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历了2008年末到2009年初的疲软之后,房地产业犹如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开始不受控制的暴涨:"地王"频出、房价井喷。老百姓和投资客慌忙收起观望之态,忙不迭将手中的热钱撒向自己相中的楼盘,唯恐一迟疑,转眼间房价又是节节高升。继拍下"广渠门地王"的富力地产后,上半年按兵不动的万科、SOHO也在9月初频频出手,拿下多处土地。而在龙头企业业绩大涨的同时,中报成绩单中出现亏损的房地产企业也在增加。其中,59家房企的营业利润呈现负增长。房地产业从来就没有撕下它的神秘面纱,让人看个清清楚楚,不管是泡沫来袭还是顺应时代经济,房地产业永远是不会降温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8,(11):16-16
剧变中的中国房地产业果然演了一出经典剧目:地王转圈。2008年10月16日,上海普陀区地王“长风生态商务区4C东南地块”以底价76413.2万元再次出让。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买方上海赢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4个月前退掉“地王”的上海志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竟“师出同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09,(16):103-104
央企与房地产业“闪婚”令人忧——段时间以来,央企进军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央企一面肩挑“保增长”的重担,一面频频成为“地王”。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80多家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今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是否过热之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致富时代》2010,(12):78-79
中国的房地产业历经几十年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在最近十年当中,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多项政策推动下,房地产业逐步走出低迷,在2009年下半年,更是出现了房价飙升,地王频出的现象。这引发了对我国房地产的发展是否健康,是否出现了新一轮过热现象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10,(2):110-111
有无数理由证明地王是制度“制造” ——对中国土地市场地王频出的现象,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1月13日公开表示,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房价上涨预期过高,相互竞争抬高了地价,而不是制度原因造成的。然而,我国土地是垄断供应,政府牢牢控制着供地计划、供地量和供地节奏。所有的土地制度都是基于土地垄断制定的,怎么能说地王频出与制度无关呢?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土地垄断有垄断的理由,但土地垄断与地王现象有关却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两会期间,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曾经表示:北京今年已经很难再产生地王了。房价也好,地价也好,不会再出现去年的疯狂了。但两会刚一落幕,北京在一天之内就产生了三个地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主要推动力量和增长点,同时也陷入了一个地价、房价高位循环的“怪圈”,高价也进一步导致了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经营。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房地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两会”还能再像以前那样对房价问题吗?显然不能,尽管去年的“两会“把十大支柱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剔除出去了,但其并未因此而受冷落。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可能渐趋冷淡,但二线城市及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价却又成为了热议的问题——重蹈一线城市房价覆辙。三亚的房价年前一天就涨5000多元/平米,长沙的房价也可能从4000元/平米上涨到1万/平米左右……而百姓只能对现实徒叹奈何。  相似文献   

9.
正如先前所料,今年“两会”期间,房地产业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领域。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房地产业在2005年“两会”期间第一次成为热议的行业,尤其是房价过高问题出现在很多委员的提案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9,92(11):25-25
2009年9月8日,保利地产以总价15.92亿元拿下“南京地王”。而这已经是今年保利地产继“重庆地王”、“成都地王”、“苏州地王”、“长春地王”后拿下的又一个“地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市楼市火爆,房价一路飙升,2012年下半年开始,“地王”频频脱身,北京土地市场急剧升温。2013年初“国五条”及各地细则出台,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有保有压”方向明确。新一届政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持宏观政策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工作重心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动产登记、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机制工作继续推进。10月份,北京出台“京七条”措施平抑房价上涨预期,提出要在住房供地总量成倍增加的基础上,重点通过“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满足中端需求和夹心层家庭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这一年,有许多的不寻常影响着中国房地产,紧锣密鼓的调控政策在影响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房地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房价高企不下,由此引来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投资热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各地地王踊跃出现.房企上市紧锣密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市场的种种,反应在这10大事件中,是一种缩影。  相似文献   

13.
王文正 《浙商》2008,(2):77-78
众安房产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低成本”竞争能力,那就是关注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城市未来的“核心地块”;它追求的不是现在的“地王”,而是三五年后可能的“地王”。  相似文献   

14.
张先群 《商》2013,(19):263-263
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所引起的房价过快增长,熏染了诸多的房地产商和卖房者的利欲,房地产业不可避免出现了“一房二卖”的现象,这是房地产业法律不健全的一种突出表现,不法房屋出卖商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房屋买卖前债权达成与实际登记之间的时间延差来实现房屋的二次买卖,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因此,规范出卖商的行为变得非常重要,本文着眼于“一房二卖”现象,并对该现象所引起的法律思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尽力规正房地产秩序。  相似文献   

15.
诊断地王     
正"地王",一个房地产新时代的流行语,一个财富符号,一个价值信号。在中国,凡是以"王"字结尾的词汇,不管你对他是褒还是贬,它都已经物近其极。地王当然也不例外。或被后来者超越,或被脚下蹬踩的那块昂贵土地拖下王位。许多地王很容易陷入一个魔咒,获得"地王"头衔,并不一定意味着能获得与王冠地位相吻合的房价。一个个昔日辉煌的地王,如今被日渐袭来的资金缺口,活生生拖下马  相似文献   

16.
华伟 《上海商业》2007,(10):16-19
当前中国的房价正进入上升通道,从成本构成上分析,地价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房市特别是上海房市,解决财政缺口的最现实的出路是将土地出让并市场化。结果国内外投资者(国内经济强人、港澳台及欧美境外人士)蜂拥而至,抢购楼房和地块,频现天价地王、标王,许多地块的出让价比底价翻番,优质地块尤其是市中心的高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紧缺,地价、房价上涨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17.
赵峰 《信息与经营》2013,(10):45-45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土地价格的狂飙无疑是对政府威严的挑战。舆论的集体噤声,只不过是狂风暴雨来临之前短暂的寂静。融创以73100元/平的楼面地价取得农展馆地块,恒大斥资40亿元收获豆各庄地块。几个月来,地王频出不断考验着公众的眼球和神经。北京的房价管制措施已名存实亡,日光盘成了这个夏天最醒目的风景。任志强预测的暴涨终究还是来了,政府在不知所措中已把国五条的最后挣扎抛在脑后。与房价的大涨相比,稳定经济增速更为重要。当前的市况,与2010年何其相似:一样的地王频出,一样的房价飙升,一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四川物价》2009,(8):30-31
我国房地产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一路快马加鞭,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诞生。但我国房地产业制度还不完善,企业认为不管成本有多高都能由消费者买单,自己是保赢不赔的,而且为了少缴税和防止消费者告其暴利,不排除虚列很多成本,造成表面上,房地产企业成本很大,利润及其微薄的假象。同时,房地产企业充分利用宣传工具进行大势宣传自己房屋的优势、房源的紧缺度、土地涨价趋势、建筑材料的涨价趋势、房价上涨趋势等来为自己涨价提供依据。因此,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房价不断创新高,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大多数中小城市房价仍在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9.
徐燕娜 《浙商》2009,(12):86-87
“地王竞赛再启”、“地王热再现”让房地产开发商连连感叹想不到。但也有开发商仍表示,像2007年那样史无前例的“圈地运动”绝对不可能再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商品房价格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上涨,去年政府采取了许多严厉限制房价上涨的措施,商品房价的上涨幅度仍超过了5%,这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近出台的“国六条”对房价上涨采取了新的限制性措施,能否见效社会各界正在拭目以待。房价长期强劲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会见显效吗?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否如一些分析家所说的聚积了太多的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