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为了解决经济振兴的资金需要,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又要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搞好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就更为重要了。一、当前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列宁说:“经常的、自觉的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陈云同志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也就  相似文献   

2.
财政、信贷是国家动员和分配资金的两个主要渠道,两者的收支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宏观平衡影响极大。最近几年,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信贷收支失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这种状况要求我们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搞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财政动用上年结余必须结合信贷计划统一平衡。1953年初财政计划动用上年结余,扩大基建投资,曾发生银行压缩商业贷款、商业“泻肚子”的问题。经验说明:财政收支、信贷  相似文献   

4.
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地按比例地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综合平衡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着重从数量方面去研究每个计划时期内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要素之间所需要保持的客观联系。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订必须建立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平衡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我国综合平衡的中心内容向来是“四平”,即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而对于“四平”概念的内涵应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不断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5.
黄达同志的新著《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紧紧围绕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这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地进行了科学的新探索。可以说,这是作者近几年来对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研究成果的汇集。 (一)从研究货币流通入手,是探索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作者指出:"  相似文献   

6.
国家每年以多少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多少资金用于提高人民生活,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何?这对于银行信贷平衡、货币投放或回籠,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安排计划时,财政与信贷必须统一平衡,统—安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又需要把财政收支同信贷收支联系起来,统—检查,综合分析,以争取实现新的平衡。为了提高信贷计划工作水平,我谈谈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内在联系的体会,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云同志关于财政、信贷和物资综合平衡的理论孕育于经济恢复时期,产生于“一五”时期,形成于三年调整时期。以后,陈云同志又把外汇收支平衡与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并列,成为今天人们称之为“四大平衡”的理论体系。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四大平衡理论也不断深化和完善,人们也在反复的失败和成功中逐渐认识到四大平衡的客观规律和这一理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组织关于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坚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国家资金的作用,促进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要分口管理,分别使用,主要是这两类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不同。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用于无偿性的支出和长期占用的资金需要;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的闲散资金,包括企业单位的存款和居民的储蓄。这些存款是要准备提取的,而且要付利息,因此,信贷资金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县财政呈现两种趋势:一是预算内收入增长幅度相对缩小;二是预算外资金不断膨胀,且与预算内财力相当。要缓解县级财政困境,必须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预算内外综合平衡,这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 一、实行预算内外综合平衡势在必行 (一)强化财政职能的需要。实行“分灶吃饭”财政管理体制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集聚和分配资金有两条渠道:一是财政,它主要通过各种税收、利润上缴形成财政收入,通过各种拨款形成财政支出;另是信用,它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形成信贷收入,通过发放贷款形成信贷支出。这两条渠道构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财政收支是无偿的,一次性的资金;银行信贷是有偿的,  相似文献   

11.
财经知识     
陈云同志的综合平衡理论陈云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平衡理论。陈云同志说:“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中,既然“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综合平衡当然就不是只要求各个部门做到各自平衡,还要求所有部门之间做到相互平衡。只要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所有部门同时实现了各自平衡和相互平衡,才是实现了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2.
如何选择宏观价值均衡的决定因素,其最终平衡手段是什么?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认识与思考。一、信贷收支平衡是宏观价值平衡的决定因素我国传统的“三平”理论认为:要实现宏观价值均衡,只有通过财政与信贷的综合平衡,并且认为“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价值均衡的基本要求和稳定货币流通的必要保证,因此,一直将财政收支平衡作为宏观价值平衡的“主旋律”并将其作为货币收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月份,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了全国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工作座谈会。会议就开展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座谈和研究,与会同志认为,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早在1956年就提出来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对工作是个贻误。当前抓好这件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国家资金的计划管理、搞好国民经济调整、提高投资经济效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达教授的新著《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一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笔者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读完了这本书,深感思路开阔,给人以启迪。一、探索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途径作者指出,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都是货币收支;而经济生活中频繁复杂的货币运动,是由种种不同性  相似文献   

15.
黄达 《金融博览》2014,(1):84-85
请允许我先向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次我获奖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在中国的经济学界,最早给予肯定并加以推介的是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已故的知名教授曾启贤学长。他与经济学院老院长谭崇台教授.在我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1984年出版不久,就约我到武大讲学.讲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财政信贷平衡与否的综合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充分认识财政信贷平衡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与社会产品供需的关系,是搞好“三大平衡”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收紧财政和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和稳步发展,是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总方针。农村金融部门也要根据这条方针,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控制农村信贷总量,调整农村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过程  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发展 ,共经历了“三次制度变革 ,六次比例调整” ,且时间周期各不相同 ,但调整的目的均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自求平衡能力 ,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1.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三次变革。第一次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专门职能后 ,为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 ,平衡国家信贷收支 ,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求各专业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比例、统一时间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次 ,1989年我国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  相似文献   

19.
论合理赤字     
周舵 《金融研究》1985,(9):29-31
我们过去的财政工作和计划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它们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不够严密的。我们这里想就财政赤字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以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不当之处,望专家学者们不吝赐教。在财政计划工作中,我们历来的指导原则是"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宏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财政区别于资本主义财政的主要特点"(人民大学编《国民经济计划学》下册,1979年版,第256页)。其理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信贷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与社会可供分配的物资,必须是相互适应的……在财政信贷收支总额平衡的情况下,一般说来物资供求总额也是平衡的"(同上书,第275页)。反之,"如果财政收入节余过多,和财政节余相适应的一部分物资,就不能用于社会再生产和提高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资金管理体制,多年来一直实行专款专用、分口管理的原则。基本建设资金与生产资金,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与专用基金,工资基金与其他支出,等等,都要按照资金的来源和不同用途实行专款专用,不许相互挤占挪用。人们把这种资金分口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形象地比喻为“打酱油的钱不准买醋”。这条原则,对于有计划地使用资金,稳定金融物价和促进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都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调整时期仍应继续坚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权的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