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革命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首这30多年,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第二个结合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本文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角度出发,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之基。  相似文献   

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向前发展的实际、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创立的。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是进一步贯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落实于行动(启动中国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刘淼静 《中国市场》2012,(41):137-138,144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其实质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首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设”,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博璇 《商》2016,(5):75
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如何正确认识“三个自信”是我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本文对“三个自信”的认识先从明确其来源入手,再理解其准确含义,同时还要明确应如何落实“三个自信”,最后明确“三个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三个自信”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话语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从话语体系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新性地转换为“中国梦”,不仅符合意识形态现代化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国梦”还赋予了共同理想更丰富的内涵,其典范性必定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走向深入,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凭添更多光彩。  相似文献   

8.
陈经礼 《商》2014,(2):107-10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建国之后借鉴苏联模式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潮,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唯物主义。在反思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讨论中,诸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本文对实践唯物主义学说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一番梳理,以期对实践唯物主义形成系统的科学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会计不论是作为一个人造的财务信息系统还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才可能获取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需要研究这个新时代中国会计应具备的国家特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作为研究会计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需要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三个方面进行不懈追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会计发展道路,并以其在世界会计之林中取得与社会主义大国相称的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从共性与个性、普遍联系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等规律出发,坚持矛盾论和两点论的观点,思考和探索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命题,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体系,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周晓欢 《消费导刊》2013,(4):189-189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雷锋精神也体现了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和雷锋精神二者都是通过实践理性来阐释科学的认识论和普适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其哲学的首要观点,并且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当中。它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标志在于其实践观的确立,并且它使哲学研究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确立终结了以往旧哲学种种的理论缺陷,建构了以实践为其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真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14.
陶侃 《消费导刊》2009,(16):241-241
建国初期农工商的"三大改造"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而马克思主义在这样新的历史背景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成过程。在中国的每一次重大战略国策中不难看出,无一处不尽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更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跃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战略国策中体现其哲学精髓的。  相似文献   

15.
金瑛 《商》2014,(4):86-86
“技术决定论”作为社会技术哲学中不太严谨的一个概念,技术决定论虽然有多种形式,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要与技术变迁相适应。而技术决定论带给社会的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技术决定论的双方面问题,不仅要从实践上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而且要从理论上自觉地、系统地批判科学技术决定论,从而维护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佳 《品牌》2014,(11)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践行大学生理论体系提高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转折,是列宁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和实践的开端,而后来的种种挫折和偏差,都是违背客观规律所造成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来看.新经济政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现实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从实践的"历史性与现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目的性与规律性"三个方面对"中国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胡二静  盛士涛 《商》2014,(9):64-64,23
纵观历史,从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到携手建立起崭新的国家;从并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更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系统工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阐释,以新的视角从教育思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实现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