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的总和,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则是经营长期资金借款和证券业务的市场,如长期资金借贷市场、长期债券和股票市场,后者也称为有价证券市场,它与其他产权转让市场一起构成资本市场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柴丽俊  李先流 《价值工程》2011,30(12):162-16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是股票市场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对政府的监管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06年至2010年上海股票市场的一系列指数的日收盘价进行游程检验,得出上海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能否搞活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要搞活国有企业,不仅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实现国有企业从传统的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必然借助于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巾场、债券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产权转移市场等等。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除了股票市场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外,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格…  相似文献   

4.
浅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为了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企业筹资环境。应当大力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本文通过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对比,认为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不仅要改善企业债券市场本身,还要变革现有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与监管下培育发展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由交易所内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地方股权(产权)交易场所构成的股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0):160-163
本文从有效市场假设出发,重点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程度。本文作者通过抽样统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先运用序列相关检验的自回归模型对市场指数收益率数据进行检验,得出了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弱式有效水平的结论;然后引入事件研究法,通过对超常收益率的测算检验市场是否达到半强式有效,进而阐述如下观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已达到弱式有效水平,但并不具有半强型有效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沪深股票市场风险变异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股票市场是信息和资本快速流动的一个要素市场、信息、资本的快速流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频繁变化,从而导致股票市场波动。本文拟对沪深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及风险变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分析涨跌停板交易制度对两个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能源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采用TVP-VAR-DY溢出指数分解方法探究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跨市场溢出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能源市场与股票市场既存在显著的市场内部溢出效应,也存在显著的跨市场溢出效应,且系统总体溢出水平的动态变化主要由后者驱动;国际能源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弱于股票市场对能源市场的溢出,即国际能源市场为溢出净接收者。国际金融危机、COVID-19等极端风险事件发生时,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跨市场波动溢出的重要因素,且分别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全球流动性收紧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鉴于此,投资者应高度重视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风险,当极端经济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应采取必要的非常规政策措施,减轻溢出效应的不利影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袁鹏 《新疆财会》2001,(4):41-42
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有的也称为二板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增长型股票市场等。  相似文献   

10.
李永立 《价值工程》2009,28(9):147-154
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基于Agent的人工股票市场,这在人工股票市场建模领域是全新的尝试。在文中构建的人工股票市场基础上,揭示了市场的信息传递原理,回答了在怎样的条件下市场可以达到弱势有效,同时,揭示了收益率分布尖峰厚尾的原因与其与市场效率的关系,指出了各类交易商在市场中占优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文中模型与中国的股票市场进行了类比,提出完善我国股市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海啸  张盈 《企业导报》2013,(5):35-36,47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信息刺激价格波动;股票价格是由一个信息集决定。F10信息是中国股票市场比较完备的信息集。本文通过逐日收集、处理F10信息,提取出其中6大类40余个数量指标;建立相应的套利定价模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找出我国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个股票市场关注的第一大类要素都是未来收益预测要素;中小板和创业板同时关注明年收益和后年收益;资产类因素对创业板股票价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时间窗口分析模型,利用我国境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在20个城市购置的205宗土地作为样本,设置前向与后向共八个事件窗口,定量考察土地市场价格信号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市场与股票市场是两个高度关联的市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信号传递作用,短期内具有正向冲击效应,地价信号在土地出让后能够在短期内影响股票收益率,形成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冲击效应;土地出让价格信号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不对称性,地价信号对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地成交之后,股票市场对于土地竞拍以前的信息没有明显响应;土地市场所发现的价格信号是关联市场价格波动的信号源,改变竞价人的预期是市场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被边缘化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被边缘化的现实出发,分别对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先天缺失和交易市场的功能变异是导致股票市场遭遇尴尬局面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夏林 《企业活力》2003,(4):10-13
<正> 产权问题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产权关系归属与界定的明晰,是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市场的根本前提。因此,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稀缺资源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实现企业家产权的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发挥企业家的职能作用,也必须对企业家产权进行彻底的明晰和界定。 一、企业家产权及其界定  相似文献   

15.
所谓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是投资主体进行直接投融资、实现资本合理配置的重要媒介。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转移市场和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现阶段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尽快消除资本结构不合理等瘤疾。困境负债比例过高。据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统计,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1994年在70%以上,1995年达到乃%,1996年达80%。对于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由于缺少硬约束,没有风险机制,所以对于贷款的使用往往效率不高,即使亏损又可以借新帐还旧帐…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股票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本文所讨论的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股票持有者和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公司管理者通过操纵信息来控制股票价格,导致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使股票市场价格严重脱离其内在价值,破坏股市资源优化配置这一基本功能,导致股票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充分的信息是实现市场有效性的前提,这一点在股票市场上尤其重要.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市场效率,使股票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7.
股票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理论做简介,着重讲述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意义和原则,之后介绍中国股票市场监管体制体系的内容,而后通过阐述我国股票市场监管体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针对如何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在经过十多年的高速扩张后,其市场的规模、市场的深化程度,以及在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确立之时,经济运行仍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痕迹.随着股票市场的日渐扩大和开放,一些问题如价格方面的非稳定性、道德风险问题等也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如何对股票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总的来说,货币流动性的过剩,促使了股价的上涨,但能否持续,取决于市场资金的态度和预期。  相似文献   

20.
兼并浪潮中大量工业公司股票抛向市场,形成了现代股票市场,可以说现代股票市场和现代巨型公司是一对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