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南省洛阳市农信社以有力的服务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信贷支农的“加油站”。2006年以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43亿元贷款投入“农门”,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建设。惠农措施解难题。资金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成为洛阳市农信社助推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信社发展带来机遇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依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领域。农信社应该抓住这种现实机遇,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不少省份的农信社纷纷取得了数据大集中这一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省为单位实现数据大集中,是农信社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种质的飞跃。数据大集中,必将为农信社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和科技保障,有利于农信社加强风险内控、推动金融创新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家对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发展之路更宽,同时也给农信社提供了广阔的支农空间,全国各地农信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在支农服务业务品种、信贷项目、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农信社的信贷扶持下,农民创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年来,全国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至2006年11月,农信社的农业贷款余额为12593亿元,比年初增加2098  相似文献   

5.
<正>围绕农村金融市场,一轮新的"包围圈"正在悄然形成,农信社面临新一轮的科技突围。当此之际,以科技建设推动农信社战略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大数据金融闸门开启、NFC支付悄然来袭……来自外部的竞争与挑战"硝烟四起",银行传统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此之际,以科技建设推动农信社战略转型,加快构建农信社发展新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这是农信社顺应金融业变革、应对当下与未来竞争、谋求  相似文献   

6.
河北银监局通过积极推进监管文化建设,转换监管理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引导农信社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理念。河北银监局通过积极推进监管文化建设,转换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引导农信社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理念,把监管文化建设与促进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关于规范农村信用社行政许可行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农信社监管,促进农信社初步构建了以  相似文献   

7.
2002年,某农信社为了将某酒店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过户到农信社,支付了6万元给当地一家商业银行。原来,该酒店的房屋产权证抵押在农信社,而土地使用权证则抵押在某商业银行。该农信社为落实债权,按照规定必须要向登记部门提供房屋的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因而发生上述一幕。如果在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以后发生同类抵押贷款,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因为《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作为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支持社会主义新衣村建设责无旁贷。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新农村建设在给农信社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农信社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6年,青海省海南银监分局把农贷投向和资产质量作为合作金融监管的一个切入点来抓,促进了农信社的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2006年全州农信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4830万元,同比增长11%,有效支持了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农信社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农信社应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扩面、增量工作,延伸贷款期限,根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联社成立以来,全省农信社信贷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积极开拓、增加效益”的信贷工作思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以深化农信社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为己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良好发展机遇,通过加大对新农村的有  相似文献   

12.
<正>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要提升县级法人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淡出行政职能做减法,围绕增强服务职能做加法,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十年来,陕西省农信社乘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带动下,依法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全省农信社经营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加强科技信息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为全省农信社业务发展、产品创新、风险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巩固了支农主力军地位,谱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十年来,全国农信社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内控检查执行力、案防与内控文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卓有成效的内控与案防机制,为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案件高发,是影响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案件防范的长效机制,一直是农信社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农信社要实现新一轮的大跨越、大转型,须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人才队伍、创新品牌建设、打造精品网点入手,提高农信社核心竞争力当前,农信社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要实现农信社新一轮的大跨越、大转型,必须积极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人才队伍、创新品牌建设、打造精品网点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高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信用惠民工程既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又推动了诚信建设,改善了信用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农村信用村(镇)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全新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近年来,湖南省醴陵市农信社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在全市广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新一轮制度变迁正式启动。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如何应对农村金融市场抢夺战?是弃阵,还是坚守?是守旧,还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农信社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为深入了解,记者走访了山东省菏泽市农信社。  相似文献   

17.
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这既是农信社的性质和办社宗旨决定的,也是农信社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于农信社改革起步晚、包袱重、条件差,机构点多面广、人员素质低,风险多年积聚,银行业监管机构不再代行其行业管理职责之后,强化农信社的有效监管成为银行业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监管分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提升对农信社法人机构的非现场监管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对河北省内农信社农业贷款利率浮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农信社发放的农业贷款普遍存在利率上浮现象,这本身不违背国家对农信社的利率上浮政策,但上浮水平较高,且随意性较大,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三农发展要求不利。  相似文献   

19.
前言 从2004年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关注"三农"问题,"三农"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尤为重要。农信社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关键的能量,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省石狮农信社以服务"三农"、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实施网点建设、人才培养、金融创新、科技进步、文化建设五项工程,各项业务实现协调发展,成为推动石狮经济发展、服务"海西"建设的一朵金融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