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耕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其结果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耕地的质量状况.该文首先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生态适宜性的因子,在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为修正因子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使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为其生态适宜性的不同产生了区别.研究发现,章丘市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南往北逐步减少,耕地适宜性综合指数能较好的修正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
GIS及模糊神经网络对西南山地烤烟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GIS及模糊神经网络,为未来攀枝花西南山地种植烤烟区域规划提供生态适宜性指标数据。[方法]采用GIS及模糊神经网络技术,通过采集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区土壤和烟叶样品,收集整理攀枝花西南山地气候和地形地貌资料,对烤烟质量以及生产烤烟的生态条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确定评估西南山烤烟生态适宜性的因子,并对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进行适宜性评估。[结果]海拔高度、日照时数和土壤类型为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估关键因子。四川全省9.52%的土地面积为烤烟最适宜区;烟区39.89%的面积为最适宜区,24.20%的面积为适宜区。[结论]应用GIS技术以及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估,以攀枝花西南山地气候、海拔高度以及土壤类型作为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证实目前攀枝花西南山地主要烤烟产区,位于最适宜区与适宜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探讨应用空间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方法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思路后,以琼海市的3个乡镇作为试验区,选取了8个指标(影响因子)作为测试属性,共提取了67个样本,运用C4.5算法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树并进行了分析,表明所得规则符合实际且易于理解.然后运用规则对试验区土地进行评价,并与应用其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满足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监利市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其空间特征融合并划分4种整理区域,以指导监利市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区域划分及时序安排。运用GIS空间分析、空间叠置与核密度分析法,从自然、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分别分析基本农田粮食安全与居民点适宜性级别,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的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农田粮食安全等级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空间分布整体呈北低、南高的格局,其中南部乡镇最优,西北部乡镇次之,东北和东南部乡镇较差。监利市居民点整理分区主要分为重点集聚区、改造升级区、合并组建区、生态迁移区,其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547.48公顷、6 162.83公顷、4 733.61公顷、1 286.16公顷。文章将基本农田粮食安全评价引入到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中,评价方法兼顾了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利用基本农田和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6.
磷矿废弃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贵州瓮福磷矿废弃土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分析磷矿废弃土地的破坏特征,引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建立7个评价指标,划分4类土地生态适宜类型区,探讨磷矿废弃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式,提出基于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生态承载力预测方法,为开展土地复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寻生态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使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研究方法:根据"源""汇"景观理论,建立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以十堰市房县为研究区开展适宜性评价,沙河乡、万峪河乡等7个乡镇的景观空间负荷综合对比指数为0.96、0.92等,较适宜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土城镇和化龙堰镇不同级别的指数出现急剧增加后波动较小,也较适宜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最后对整治适宜性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已开展整治的情况高度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利用过程模型方法评价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适宜性评价技术分析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1)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实现途径—适宜性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子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定量评价了丽水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去除、负氧离子释放、降温调节、增湿调节8种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4)丽水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4种价值实现模式分区面积分别占58%、8%、13%和21%。研究结论: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分区,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可为“两山”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阐明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武汉市都市圈内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多因素加权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明确了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必须以生态为前提;(2)进行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并指出其空间分析必须在同一尺度下进行;(3)探究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武汉市都市圈工业用地呈集团式发展,应当控制其向生态敏感区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柠檬是典型的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作物生态适宜性区划是综合环境生态因子和空间分析工具的种植区划方法。[方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3个方面确定了1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结合ArcGIS进行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研究。[结果]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西部、红河南部及文山东部是种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7.8%;保山、楚雄、大理南部、丽江东部、玉溪南部、红河北部、曲靖南部是种植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3.7%;迪庆、怒江、丽江西部、昆明、昭通及曲靖是种植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8.5%。[结论]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原特色水果的生态适宜区种植区划,对指导作物科学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规划生态布局、科学种植及尝试定向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发展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用地规模的大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落实都应立足于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和途径,才能做到小城镇的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的有机协调,为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根据植物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合理搭配、运用植物,使植物保护向生态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小城镇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进行分析,研究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为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提出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方法和程序;建立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一般指标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县域城镇体系建设是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的城镇建设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独特的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分析了闽北山区松溪县域城镇体系历史演变特点,分别从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职能结构3个方面对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求松溪县域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体系结构调整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界定了土地沙漠化,分析了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防治沙漠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铜山县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铜山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今后环境保护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县级城镇经济区的划分可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构建中心城镇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中心城镇中心性强度,基于城市扩展断裂点理论,利用加权Voronoi图生态各中心城镇综合影响力范围,并依据各中心城镇综合影响力划分各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寒地林业小城镇是资源再生型城镇,是我国小城镇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随着资源面临枯竭与林业政策的调整,城镇发展逐渐陷入困境。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用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林区小城镇用地调整提出3点对策建议,保证城镇用地性质的连续性、灵活性和弹性,这对小城镇用地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