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是个农村妇女.自打我记事以来,母亲一年到头总是忙碌着:田间,地头,家务,孩子,让母亲忙得团团转,一天又一天,一年义一年,忙弯了腰肢,忙白了头发."  相似文献   

2.
王远长 《浙江林业》2006,(11):43-43
我长在高山上,又落于低洼处;档着流云,肾挨水边。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布鞋     
母亲做的布鞋和我如影相随了十七年。在贫困的小山村,能穿上新布鞋是我孩童时代梦寐以求的快事。勤劳的母亲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之余,就手脚利落地为奶奶、爸爸、哥哥、弟弟和我缝制布鞋。农村事务繁杂,尽管母亲利用所有空闲时间赶做布鞋,还是供不应求。记得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唯一的一双布鞋已被我磨穿了两个洞,母亲把洞补了又补,但很快又烂了,站在同学面前总是不由自主掩藏那双鞋,怕他们嘲笑。为了能穿上一双新布鞋,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4.
母亲     
母亲你便是我的故乡那个落日的黄昏你慈祥的笑开放成太阳花的模样你走了消失在丛林山岗熟悉的身影和幡然白发久久地在晚霞和我的梦境里飘扬时光如水太阳花又开山野又绿成童年的模样母亲我愿做一只小小雀儿在枝头把你永远守望。母亲@李艺波!河南  相似文献   

5.
母亲(散文)张维华1993年12月,我在二十多年半脱产农经员的坎坷道路上转了干。欣喜之余,我感激党和政府,同时我想到了母亲。母亲65岁了,她从小失去父亲,在艰难奔波中长大。出嫁,生我,养我,在我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因赌博犯罪被判刑坐牢,一...  相似文献   

6.
母亲有三个女儿,我是中间那一个,就是三毛曾经调侃的夹心饼干中间,容易被忽略、散落的那块.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出生的次序,而是由于那个特有的年代,普通人仍然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我儿童的记忆中更多的是一些描摹生活艰辛和空旷的片段.那时,父亲在城里上作,母亲是乡下小学的民办教师,一个人带着我们三个,住在对她来说完全是异乡的村子里.有一个场景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炎热的、密不透风的复天傍晚,妈妈在堂屋前的木桶里轮流给我们洗澡,然后左手夹着或牵着孩子,右手拿着蒲扇,边扇风边打开大床的蚊帐,把我们扔进去.进了蚊帐的我们叫热,睡不着,妈妈就拿着那个蒲扇给我们扇风,直到我们睡去.的确难以想象,第二天清晨,母亲又精力充沛地起床,给我们做出早饭、午饭,然后徒步四十分钟去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7.
会计情未了     
我的母亲做过十几年的村会计。确切地说母亲开始是做大队会计,大队改为村后,才改称村会计。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很忙,白天整日在外忙碌奔波,即便晚上,不是开会就是在家写写算算。可母亲从不说累,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母亲开会少了,集体的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多了,可母亲却比以前更忙了。那时,我的祖父祖母年事已高,父亲在外地工作,姐姐、哥哥和我都还小,沉重的家庭负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肩上。母亲常常是天一亮就去田里劳动,到傍晚是最后一个收工回家。母亲既要做村财会工作,又要"承包"家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一天.正值我回家探望母亲。见老母在操坪里晒着几件粗布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妈,现在又不是没衣服穿.还留着这些老古董干什么?”“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日子”。母亲说。  相似文献   

9.
增加抚养费     
《致富之友》2005,(3):61-61
案情简介:我父母在我5岁时就离婚了,我随母亲,父亲每月给我100元抚养费。现在我13岁,读初中了,学费很高,母亲又下岗了,我们生活十分困难。父亲开公司,已经有好几栋别墅了。请问我可以要求父亲增加抚养费吗?如果他拒绝,我们该怎么办?谢谢!  相似文献   

10.
我生了儿子之后,母亲从老家来帮我带孩子.父亲一个人留在老家,打理几亩庄稼.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不妥,母亲也乐呵呵来到城里,她觉得老了还能为女儿做点事很开心.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账本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精打细算到只差没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了.父亲有一个牛皮纸缝成的小本子,平时就掖在屋里低矮的、小孩子却够不到的房梁上.我们偶尔会看见父亲把它拿下来,用铅笔头在上面写字.这个本子因为父亲的重视而让年幼的我感到好奇. 一天,我忍不住偷偷去问母亲这是个什么本子. 母亲用警告的语气说:"那是账本,你们可别去动,要不你爸该打你们了!"  相似文献   

12.
假期,大家庭聚会.母亲在做一道"冰糖肘子",她颇得意地说:"这道菜我是跟电视上学的,各种配料、调料都齐全,味道一定特别好!"妹妹听了,凑上前去说:"期待中!我真想吃出小时候过年吃肘子的味道,那叫一个香啊!"母亲信心十足地说:"我估摸着,这道菜一上桌就会一抢而光."听了母亲和妹妹的对话,我也满心期待.  相似文献   

13.
登湖山     
登山是要体魄的,但同样也是需要有情趣。朋友垂约要到大湖山去采风,这给我沉闷的思绪注了一针兴奋剂,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因为湖山就是常山的母亲山,而在全省以“山”命名的县市里,“常山”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大山与之对应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常山人,谁能没有桑梓的文化情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拜望自己的母亲山呢?  相似文献   

14.
我想有个家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是唱出了那些没妈的孩子的心声。是啊,没妈的孩子的确很孤独,像根草。但这根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就像那根草。我原本有一个很温暖,很美满的家庭,虽然父母不常在家,但是我一样可以得到他们的关爱。然而,自打母亲又生育妹妹之后,我的家就得不到片刻安宁,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起来,我和妹妹就在这种家庭“战火”中度过的。1999年初,父母亲在一次打闹后,走向了法庭。离婚是母亲提出来的。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法院在受理后,通知父亲回乡,但父亲拒绝回来,因为,父亲不同意离婚。母亲就跑到父亲单位亲自将父亲“逮”了回来。记得那天是6月12日,父母亲走上了法庭,母亲说要我和父亲一块去法庭听最后的判决。那天早上,我请了假等着和父亲一块出门,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去,还生气地说:“如果你去,那我就不去了。”那一刻,我哭了……父亲和母亲就这样离婚了。我和妹妹也被法院分别判给了父亲和母亲。从此,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和妹妹,只身一人随父亲到外地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接  相似文献   

15.
严管是厚爱     
正有这样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有一个人犯了死罪,在临刑时,他提出一个请求,再吃一口他母亲的奶。母亲含泪把自己的乳头送到儿子的嘴里,想不到的是,她的乳头竟被儿子咬掉了!儿子愤怒地说,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不是你的娇惯,我也不会有今天!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警示:严是爱、宽是害。"娇子如杀子",那么,对干部的娇纵,又会如何?  相似文献   

16.
我从村小学转到镇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度因为成绩差成为老师头疼的孩子。有一次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我把母亲叫去,我不得已转告给了母亲。本以为母亲回家后,准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哪知道母亲兴冲冲地跟我说,班主任说我其实很聪明,只是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如果我学习上专注些,肯定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孩子,希望家长多些关注,多些陪同。  相似文献   

17.
母亲离开我已有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身材魁梧,体型结实,没有娇嗔扭捏的柔和妩媚,却有农家妇女身上那种独特的劳动精神.除了能做得一手娴熟的布鞋外,母亲还擀得一手美味劲道的手擀面条. 刚刚分田到户那会,人们的生活还普遍贫穷,家里每年所收的粮食还满足不了一大家人的基本生活,母亲就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种...  相似文献   

18.
大年初六的早上,我又背起包准备上路了。母亲站在路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嗫嚅着嘴唇。半晌,她用颤抖的声音问:“孩子,啥时再回家?“母亲这句问话我听了许多次了, 却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  相似文献   

19.
像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人中,有四兄妹的家庭真是不多,可是我们就有四兄妹。其中的一个是我的亲哥,以及一个从母亲老家领养过来的妹妹,后来我的叔叔因意外去世,于是又一位堂弟加入了我们的家庭。二弟加入  相似文献   

20.
老家     
坐了一整天的车,终于在傍晚时分到了老家. 老家就是小时候父母亲的家.如今的老家是既熟悉又陌生. 自从父亲离开了人世之后,老家里就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由于母亲不习惯到外地生活,我们兄弟姐妹在每年的节假日就如同候鸟一样回到母亲的家,老家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母亲更是一脸的幸福,忙里忙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