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银行监管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为总体监管和12类分项监管;银行大股东属性包括政府类、金融企业类、外资类等.总体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大股东为工业类、金融类企业的银行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而家族类银行的风险程度较高;通过对分项监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加强对所有权、资本要求、经营活动限制、外部审计要求、流动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及监管效率八个方面的监管可降低银行总体风险,而加强准入、内部管理、资产分类配置、信息披露这四类监管反而会增加银行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监管当局怎样提高银行监管的绩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商业银行的企业制度,以及监和当局的监管体制、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敝开前两个问题不谈,就后一问题,笔者近期研读了若干国家的相关文献,特别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监管情况作了分门别类的考察,现将结果发表出来,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监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都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健全、有效的银行监管至少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作为对现场检查担负引领作用的非现场监管,其根基又在于监管统计工作。风险为本监管理念下,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监管职能发挥效率大小已关乎国民经济运行正常与否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的现状及制约银行监管效率提高的因素,并就如何提升银行监管效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中存在成本过高而效率偏低的问题。加入WTO后,中央银行的监管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监管水平亟待提高,监管法规亟待健全。本在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银行行为监管》一书中的摘要内容。作为本书的主要执笔人和主编,也只能抓住要点的内容介绍给读者。尽管是内容要点,也充满了新意。笔者希望,今  相似文献   

8.
在各国银行的监管实践中,"骆驼"评级法是受到普遍推崇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但该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监管的核心是如何处理监管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监管者如何驾驭和管理市场.在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监管就注意不要"越位";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监管则必须"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监管效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影响监管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从不同的监管理念及条件、效果的比较可以看出,任何监管理念都是通过影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的价值判断进而改变各自的行为取向而体现出来的。所以,要提高监管效率,出路就在于解决监管、银行、市场对监管信息的钝化和逆向敏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进而产生敏感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银行业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给银行业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银行监管信息化的外在必然性和内在必然性,提出银行监管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将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是信息化背景下提升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的必然选择。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维护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定,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一直共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加速,银行监管对于促进银行业的发展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监管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美国作为世界上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通过多年的探索,在银行监管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其中不乏有独到之处,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偏差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现场监管在倡导风险监管理念的国际金融监管背景下凸显出独特的优越性。结合其在我国银行监管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偏差,为使这一监管手段发挥最佳监管效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予以完善,并调整现行监管职能,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多元化监管。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银行监管效率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阙方平 《中国金融》2006,(23):66-68
关于银行监管制度建设问题 银监会成立后,制定颁布了一大批银行监管急需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银行业监管的法律框架体系。但由于监管制度本身属于稀缺资源,因此我们的监管制度供给显得相对不足,滞后于银行业发展和监管需要,在一定程度压缩了银行监管效率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邹虎 《金融研究》2008,(10):I0062-I0067
银行业监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都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健全、有效的银行监管至少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作为对现场检查担负引领作用的非现场监管,其根基又在于监管统计工作。在“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下,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当前银行监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统计分析水平,强化监管统计的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提升监管有效性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业目前采取的是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格局,面对实际存在的金融混业经营和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挑战,要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监管者素质和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从“稻草人式“监管到有效监管的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对银行的授权。为了加强外汇局对银行的有效监管,建议建立外汇局内部的连动机制.在对外汇指定银行实施分类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银行外汇业务的检查。  相似文献   

18.
何春茂 《山西金融》2002,(12):36-36
1.基层行对非现场监管工作乏力。由于基层支行人少事多、一人多岗的现象,使工作只是停留在做报表,收集资料,而没有深层次的对非现场监管提供的信息做出准确评定,进而为现场检查提供切实可行的检查依据。加之现场检查工作一般都是根据上级行的要求安排布置的任务进行,不可能完全做到根据非现场提供的预警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银行的外汇收支不仅是社会其他成员外汇收支的全貌,更包括了银行自身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因此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在外汇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定位比较模糊。本文旨探讨建立一套对银行外汇收支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一方面与央对银行经营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监管相对接,弥合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可为外汇管理从直接走向间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