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床是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是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工具,机床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更是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为向装备工业提供母机的行业,机床行业在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几年来中国机床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产值已跃升为世界第三位,但与产值升高相比,我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越来越重视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机床工具行业的自主创新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振兴机床工具行业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的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总量供给 能力不凡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必要强化,国家装备制造业对机床这种基础性、战略性生产制造手段,提出了大量的需求。特别是2002年,中国机床市场消费金额上升到59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面对这一巨大需求,中国机床工业奋力迎战,2002年市场自我满足率达到48%;(世界机床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年相应的本国、本地区市场自我满足率分别是:日本86%、意大利67%、德国59%、中国48%、西班牙44%、瑞士42%、韩国35%、法国33%、中国台湾省32%、美国30%、加拿大19%、英国11%)一定程度体现出中国机床工业在总量供给方面的能力不凡。  相似文献   

4.
《机电产品市场》2005,(4):42-43
2004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取决于我国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此前,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曾批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国产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的规划和政策,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批示深刻揭示了机床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振兴装备制造业机床工业要先行的战略发展思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电产品市场》2006,(12):14-14
2006年11月2日,值“200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006CIIF)”之际,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世搏(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06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装备自主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部长陈长年、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盛伯浩等十位业界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展开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机床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它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太才  卢宇 《市场论坛》2011,(10):29-32
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装备制造业企业特点,建立了装备制造业企业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为装备制造业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标准,为项目决策部门...  相似文献   

8.
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是自动化加工最基本的装备。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是"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敏捷化、虚拟化、绿色化"。因此,谈谈机床设计中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素有"工业母机"之称,是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绿色制造是21世纪装备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探讨将可靠性设计应用到装备制造业产品绿色设计之中,提出绿色制造设计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对研究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床装备市场情况分析 200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达到560多万辆,未来15年内,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00多万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更为迅速,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制造、加工核心区域。这为我国的机床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行业和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机床作为生产工具,机床工业作为国家装备基础行业,其战略重要性地位不言而喻,唯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我国要振兴机器制造业、实现工业现代化,首先必须发展先进机床、振兴机床工业。而欲振兴机床工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升企业和机床工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静 《商场现代化》2006,(20):217-218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化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产业,是提高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尽快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能开发制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不仅可以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机电产品市场》2007,(4):60-62
机床工业向机械工业提供“工作母机”,是机械工业的基础。现代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是数控机床,它汇集了多种学科最先进的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并正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4.
何晓春 《浙商》2008,(22):67-67
10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数控机床名列其中。在我国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同时世界机床制造业向中国和亚洲地区转移的机遇面前,昆明机床(600806.SH)无疑是行业资本战略投资的对象。昆明机床上半年机床产品实现销售6.5亿元,同比增长46.61%,高于行业平均34%的增速;机床产品营业利润增长72%,  相似文献   

15.
姚建培 《商务周刊》2008,(21):73-73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次2008年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将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转型,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议题。希望这次论坛能够搭建一个政府有关部门和装备制造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  相似文献   

16.
陕西装备制造业现状、优势、问题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与实力的体现。本文以陕西十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陕西装备制业的现状,并以航空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为例,分析其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为陕西制造业的振兴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陕西装备制造业昔日辉煌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她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改革滞后,包袱较重,整体技术水平在低位徘徊,并面临下行压力,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分工体系不合理、科研人员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的瓶颈也制约着其发展,提出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爱萍 《商业观察》2022,(36):17-20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制造业中发挥着脊梁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安全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资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与水平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建国以来,我国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尤为关注,并且在建国初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目标,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原来的较为薄弱已然发展成为当今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产业,并且还建立形成了种类丰富且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制造业生产系统。加之,现如今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从而导致国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随之改变,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扩大国民经济再生产的重要依托型产业,装备制造业为满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需要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区域-江苏为例,对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期望为江苏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