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段彬 《科技与金融》2023,(10):80-92
产融结合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融合,不但促进融资能力优化,还可以促进经营能力优化。然而,实践中航空产业产融结合效果不一,除了关注融资能力的影响机制,还需厘清其对经营能力的影响机制。以2008—2020年间29家上市航空产业企业为样本,利用时间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展开对航空产业实施产融结合的影响及其经营能力优化机制的计量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航空产业企业实施产融结合及深化和广化产融结合程度后,可以提高创新发展水平、提升资本循环速率和优化管理能力,但是,产融结合行为和产融结合程度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产融结合行为、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方式,分别从创新发展、规模扩张、资本循环速率和管理能力优化角度,更为系统地讨论了航空产业产融结合的经营能力优化机制,得到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计量实证结论,以便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基金是推动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产业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设立标准,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重点,分析研究优化升级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基金设立类型,并根据基金投资对象性质探讨不同基金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融资环境现状,得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拓宽了我国的融资渠道,阐述了其对我国产融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借鉴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计划提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可能领域及方向,讨论了政府所起的引导作用,分析了其他相关领域的建设对于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小琳 《金融博览》2014,(18):24-25
2014年8月21日,由59家民营企业股东出资,注册资本500亿元的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在上海挂牌. 中民投以社会资本为主体,以标准化子公司作为投资运作平台,以整合钢铁、光伏和船舶三大产能过剩行业为切入点,未来旨在构建产融结合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产融结合,带动民资支持实体经济 中民投拟设立标准化子公司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充分利用金融资源,采用财务投资的方式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5.
谭广权 《北方金融》2022,(11):54-58
本文以“双碳”背景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研究核心,总结了我国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政策情况,重点阐述了山东、浙江、广东等三大典型海洋经济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着重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海洋经济领域推广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产融结合、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融结合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路径,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实现实质性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包钢集团发挥产业优势,打造财务司平台,实现金融多元化,形成金融产业优势,实现产融结合。  相似文献   

7.
最近10年来,建设产业金融平台成为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的新方向。然而,部分中央企业对产业金融平台的定位存在偏差,部分中央企业对于金融业务的布局缺乏全面的认识,还有不少中央企业对于构建产业金融平台并没有清晰的路径规划。通过对标杆中央企业的研究,本文建议,在定位选择上,中央企业产业金融平台的定位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服务于集团内部;第二个方面是服务于行业客户;第三个方面是服务于内外部金融机构;在业务布局上,中央企业产业金融平台应从金融业务的战略促进度、产融结合的有效度、金融业态的市场竞争度、金融牌照的获取难易度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建设路径规划上,中央企业建设产业金融平台应该分阶段稳步推进,每个阶段应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业务发展重点,同时因地制宜地采取外延式发展模式和内生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浙江创意产业集聚现状及集聚效应分析 (一)浙江创意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现状 浙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当前,杭州高新开发区、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已相继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和动漫教学研究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动画产业链渐显雏形.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已成为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2009年义乌文博会共有来自国内24个省区市及107个国家和地区的683家企业参展,经贸展览洽谈成交额18.49亿元.2009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近78万人次参加动漫活动,累计成交金额达到65.3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了金融的主要功能对企业集团产业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产融结合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指出中国石油要打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金融,以融促产助力产业发展,应根据产业特点及金融需求等,以运用金融功能为切入点,有侧重的发展金融业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运用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减少国际原油价格等波动对企业的冲击.建立产融信息沟通机制,服务海外业务拓展,助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及相关统计指标,分析了浙江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及其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浙江金融业对GDP、税收、就业等关键经济发展指标有显著贡献,金融产业后向推动作用突出,与第三产业关联性强,行业增加值高.浙江应当将金融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组织特征——产业集群为基础,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按四个阶段进行了新的界定。通过对浙江产业集群现状的基本分析和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浙江产业集群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财务公司作为产融结合的载体,应打破企业集团限制,将其定位为专业化产业金融机构,并根据各产业发展的特点确定其业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三种模式,我国有很多知名的企业集团正在向产融结合的方向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产融结合仍以信贷关系为主,但正在向产权融合方向发展.我国应当鼓励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发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产融双向融合,促进金融机构股权的多元化,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14.
翟莉莉 《时代金融》2014,(12):198-199
本文结合威海市海洋经济的现状,分析了威海市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发展海洋产业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威海市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即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数字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产融结合由传统单纯的“产业+资本”模式转向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的产业数字金融新模式。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产业链金融、物联网金融、农村数字金融、科创金融等新型产融结合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原有产融结合模式的补充作用及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子福 《中国外汇》2019,(22):38-40
自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两国双边贸易呈不断萎缩之势。随着美国将进口需求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倾斜,更引发了对国内产业转移的担优。通过梳理2015年以来浙江对外投资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当前浙江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东南亚新设投资提速;规避关税壁垒而非成本驱动成首要原因;中小型企业正在取代大型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主要力量。结合浙江外贸出口特征,短期来看,浙江产业转移有“近忧”,局部行业和地区有集中转移苗头;但长期来看并无“远虑”,一般贸易为主的出口结构,凸显了浙江出口的韧性,产业转移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7.
工商企业以股权为纽带向金融机构的渗透,在当前有增多趋势,这一模式被统称为产融结合。但是,对产融结合概念本身,尚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文章把产融结合重新定义为,大型工商企业控股金融机构,以控股方主营业务领域为中心开展专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在此定义基础上,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投资商业银行的历程,着重分析了产融结合型银行的商业模式,认为产融结合型银行具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国家合作平台,围绕"五通"建设推进,将为中国和沿线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旅游经济、海洋经济、能源和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带来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投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刘苗苗 《会计师》2019,(6):46-47
产融结合模式由来已久,在中国发展也有20余年的历史了。和任何事物一样,其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上升、达到顶点、下跌、纠偏、继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迁,作为比纯产业发展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发展模式,其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最终成为推动企业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产融结合历程、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进行初探,为企业寻找到更好的产融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产融结合,本质上是企业通过涉足产业和金融领域来实现产融互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和活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较早,经历了"由融而产"的JP摩根时代以及"由产而融"的"GE模式"时代,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产融结合之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重阐述并分析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所面临的风险。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建议。以期资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