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耀  魏浩 《电子财会》2004,(7):18-21
近年来,在日本流行着日本产业空洞化和中国经济威胁论,认为由于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导致了日本产业的空洞化和长期衰退。本主要就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说明日本出现产业空洞化,不是由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的亚洲邻国,也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强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非常密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投资者的动机和投资地所拥有的能够达到投资者期待收益的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2005,(12):4-5
由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最近不断恶化,日本将开始放弃中国股票,将资金注入印度,并称这是避免“中国风险”的一个方法。稍具常识的人们都知道,日本近来的经济恢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活力。在投资中国的问题上,总体上来说日本对华投资可以算得上是盆满钵满。这一点日本的政治精英们很清楚,而且相对于印度,中国的优势不言自明。从短期来看,转向投资印度而撇开中国,从经济上对日本肯定是不合算的。  相似文献   

4.
欧元的面世,标志着欧洲贷币经济一体化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它必将对今后中国引进欧洲资本产生重要影响。一、从吸引直接投资看,中国面临着竞争与挑战。欧盟各国对华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92年,这段时间中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对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而欧盟各国在华投资则较少,所占比例也不大。可以说,欧盟各国在这段期间的对华投资要远远滞后于其它国家。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欧盟各国对华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当年,欧…  相似文献   

5.
近日,据中国商务部透露,2007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26.59%,美国下降了8.25%,德国下降了63.69%。这对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外资引进的中国经济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中国经济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为此,笔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入世和经济强劲增长,外商来华投资出现了新的热潮。全球500强企业中来华投资已达450多家,苏州市近年中利用外资的高技术产业项目占外商投资项目的80%以上,技术产业投资发展迅猛。目前,外商对华投资出现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变化新趋势。美欧、日本、韩国等大批跨国公司从市场战略、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全球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其布局中国,抢占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讲有利有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取向来讲,如何顺势而为,并借此机遇增强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因此,分析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由1979年的初步试探,到目前的全面推进,说明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取得非常巨大的成果。其中,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大市场和安定团结的大形势,是外商加大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汽车贸易作为国际商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日本作为世界性汽车生产大国,其对华汽车出口贸易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常常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贸易结构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规律,并能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IT革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对“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低谷”的判断虽有不同看法,但是就相关经济指标而言,与同期比确实是增长了。通过统计资料可以发现,在产品输出的增加、产品生产的增加、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用人需求加大以及相关产品的消费增长方面,IT产业占了相当的比重,其经济指标的增长与IT产业或者  相似文献   

11.
利用欧盟直接投资,发展我国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是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第一大来源地。截至2001年7月底,欧盟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已达13219个,实际投资达到323.6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同时也应看到,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欧盟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出总量不对称,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01年欧盟对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额为2020亿欧元(1975.56亿美元),投资到中国的仅为41.83亿美  相似文献   

12.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由于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已经失去竞争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滞后,表现为产业空洞化。国外一些老工业基地振兴原道路表明,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使其摆脱产业空洞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于制造业空洞化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敢 《上海质量》2004,(3):51-54
日本东丽经营研究所增田贵司在日本<品质管理>2003年第8期上发表文章,该文综合了日本国内有关产业空洞化的种种看法,从日本国家应当承担的课题、企业应当采取的战略两个方面,阐述了为克服日本制造业空洞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采用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外汽车企业纷纷来华投资。日本汽车企业虽然较晚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较大的市场。本文在对日本汽车在华投资结构、投资规模等方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对华投资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最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研究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期望本文研究能为我国汽车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举世瞩目,而跨国公司对华的投资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进入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及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文章认为面对新一轮的对华投资,正确的分析投资的特点和影响,思考应对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在1996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高达423亿美元,比1995年的358亿美元增长了18%.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影响,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实施者为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产生资本的流动,同时伴随着技术、管理技能、研究开发能力、市场营销网络等多方面内容的转移.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市场机制培育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利用好外国直接投资来发展我国的民族经济是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一、外国直接投资与产业投资结构的理论模型如果我们侧重研究资本要素对产业投资结构的影响,那么当经济增长引发新的产业投资需求时,国内的有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产业投资总需求之间可能产生缺口,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一缺口的有效手段.但在封闭经济中,这一缺口不能通过利用外资来填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连年顺差,2007年财政收入超预算700多亿元。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当中,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各自比重也是不断变化中,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本文通过对各类投资资金和三大产业的增加值的典型相关分析,来试图研究各类投资资金对三大产业的影响,为我国合理利用各类投资资金,制定产业结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理性看待ODA     
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从开始到现在已有25年了。这一时期正好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期一致。日本的对华ODA为今天中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那么什么是ODA呢,中国从ODA中得到了什么,日本在ODA中又是怎样考虑的。或许从此文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工业园区:振兴江西的希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金 《企业经济》2003,(10):62-63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发展江西经济的根本途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情势下,应在产业选择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在发展方式上,普遍采用园区的形势,通过营造局部优势环境,充分发挥其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最终带动全局的发展,以适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初步想法与打算———依托工业发展江西经济的战略。一、内外环境在国际上,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萎缩许多,企业纷纷裁员,新增投资更多地流向世界上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如中国等,以寻找更多地获利机会,日本经济则经历…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具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日本是吉林省非常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在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和我国振兴东北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共同推动下,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双方应该积极利用当前产业区域转移的良好时机,加快促进彼此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