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进入新阶段后,一些地方的农民增收缓慢,甚至相对降低。近年来,常常听到农副产品"卖难"的声音。不少农民想的最多的是究竟种什么好?种什么最赚钱?乡干部最关心的是农业结构该如何调整?的确,我们应该注意到,为什么市场上几块钱一斤的苹果无人问津,而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外国品种的洋水果却备受瞩目呢?让我们怀着这些"为什么",去日本看一看。也许日本农村的一些做法会对我们有所启迪。先让我们参观一下他们的种植区。同样是种葱,日本农民从品种到选育到不同的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使得每棵小葱的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同样是栽种葡萄,日本农民却不图多多益善,而是精益求精。一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葡萄,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同样产黄瓜,他们要求瓜直,长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要问农民朋友们最发愁的是什么,十有八九是一件事:要卖个好价钱,那叫个难啊!不仅卖粮难,连瓜果、蔬菜、水产品等也越来越难卖了。到底难在哪儿呢?一是乡里乡亲都种(养)的差不多,卖的时候又互相杀价,你低我更低,结果,要么赔老本卖出去,要么就烂掉(死掉);二是农民朋友的农产品生产很难跟着市场走,辛辛苦苦地种(养),辛辛苦苦地等买主,而等来的却是辛辛苦苦地白忙一场;三是质量保证不了,技术跟不上;四是没能进一步搞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  相似文献   

3.
"卖难",一个曾经让广大农民兄弟担惊受怕多年的话题,在沉寂了几年后,居然再次搅动了许多农民的心。是什么原因使农产品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当前又该采取哪些对策?这是全国上下特别是八亿农民关注的焦点。令农民伤心的"卖难"去年以来,几乎在全国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农产品的"卖难"声:——广西近亿公斤果蔗没"榨出"甜汁。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广西紫皮果蔗,去年却丰年蔗农不丰收。据广西博白、贵港等县市产地的不完全统计,到今年3月底,尚有3亿多公斤果蔗在农民手里积压盼销,而销售平均价也从去冬的每公斤0.50元下跌至0.30元,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什么赚钱种什么”在农村成了一句口头禅。仔细分析,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但是,在很多地方,种的是赚钱的,收的却是贴本的,这是为什么?如何重新认识“什么赚钱种什么”?以“什么赚钱种什么”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在农产品短缺时代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因为赚钱的产品种得再多都不会存在“卖难”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仍按这样的思路来决策,就不可能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也不可能实现。我们知道,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  相似文献   

5.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明年种什么?"这是一个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搞商业的人曾经有"一家生产‘太阳神',万家经营‘口服液'","十个门面九个衣,还有一个卖布匹"一拥而上的教训,农民也遇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一”前夕,湖北枣阳市太平镇西街村农民高万兵的大棚西瓜园里热闹异常,前来采购早西瓜的客商们正忙着搬瓜上车。一个客户买 250公斤瓜付款 1000元。高万兵边数着大把票子边喜不自禁地说:“五月瓜价要比旺季瓜价高十倍还多 !”,这是该镇财政部门推行“围着市场转,反着季节种”规划的又一硕果。   太平镇素有“种好粮棉油,就是庄稼手”的讲究,可是,这年头吃不开了。老一套种植模式产量不低,产值不高,还有滞销难卖之忧。 1997年起镇财政部门就引导农民顺应市场要求,搞“特产+反季”种植瓜、果、蔬。经过大胆探索,今年 10…  相似文献   

8.
笔者时常听到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士这样问:最近有没有什么好项目推荐给我们?但往往是说者情绪激昂,听者却一副茫然的样子。究竟什么才算好项目?对此,曾有一专家提到:已形成行业协会的那些项目,或者已经举办过行业博览会的同类项目最好少碰。笔者认为,好项目至少要具备“三要素”——人、财、源。人人们常说,以人为本。人是最主要的因素早已成为共识。说到“好项目”必然涉及到这几方面的人:项目持有人、项目设计人、项目投资人、项目运作人。每一个环节的人都非常重要,因此要全面仔细地考虑所涉及人的人品、工作能力、固有资源等因素。好项目…  相似文献   

9.
孙树新是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青顶子村妇代会主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心愿。经过细致考虑,她觉得粮食是个好出路,虽然当时存在着农民卖粮难问题,但是如果能经销粮食,肯定是一条致富路。孙树新就与粮食部门联系,建立了购销关系,搞起了粮食收购,既解决了群众卖粮难,又不影响其他农活,还可以得到收入。每年仅这一项就能收入一万多元,直到现在她仍一  相似文献   

10.
大量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可市场在哪里?明知是精品和名品,怎么才能卖个好价钱?也不知道怎么卖?一方面,农民想种什么、养什么,却没有好的信息来源;而另一方面,许多好的农业科技项目怎么推广到基层?等等,这些都成了农民、企业、政府共同的心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少农产品货盈价跌,出现"卖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去年,又遭特大洪灾,致使农民增收形势更为严峻。如何采取扎实措施,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笔者认为,必须大力发扬抗洪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抓好"带动型"增收。在农产品全面短缺时代结束、低水平需求不旺导致农产品"卖难"的转型阶段,农民增收的根  相似文献   

12.
假日里,笔者同几位农民兄弟闲聊起“今年种什么、养什么”的话题,憨厚的农民各抒己见。其中有位农民兄弟说了一句:“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我接着问他:“什么值钱?什么赚钱?”他却始终笑而不语……为何笑而不语?笔者深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也难以回答得好。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已完全被推向市场,如今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主要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其目的当然是让农民兄弟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但是调什么?怎么调?仍然是农民的一大困惑。就拿这位农民兄弟所说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市场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多种经营遍地开花,农副业一片兴旺。然而卖难、流通难依然突出。在总量并不很多的情况下,农副产品稍稍丰收,“交不上、存不下、调不出、销不掉”的卖难声便四处造起。脆弱的农业实在经不起大涨大落的流通冲击,疏通流通环节成了农民内心的呼唤,也是稳住“菜篮子”的重要措施。流通难到底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正正是北方地区玉米上市时节,低迷的行情,让内蒙古一些农民心情沮丧。"现在的价格也就6毛多一斤,实在不忍心卖,也不知道还能在手里捂多久。"5月份播种的时候,那里的农民就为"种什么"发愁。他们试种了鲜食高粱、青贮玉米等,效果并不好。"种了10亩高粱,出现了倒伏,产量比预期低了一半;青贮玉米,只有上规模,才能有效益。种上几亩,一点不划算。真不知道来年还能种什么。""怎么种"也让这些"老把式"犯难,"改了新品种,什么时候追肥浇灌,如何预防病虫害,市场行情怎样,心里都没底。"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正值农业生产备春耕时节,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明显变动的形势,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如何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促增收?农民怎样能种得好,卖得更好?3月25日在哈尔滨市举办的2017黑龙江春季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会给出了答案。在形势分析会上,主办方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和大连商品交易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过去一年里,盒马鲜生可谓吸睛无数、如日中天。为什么在"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上,能长出这样的新物种?为什么它的坪效能做到传统生鲜超市的3?5倍?我们能向它学什么?2016年10月13日,两位互联网大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时间相差半天,一位是小米的雷军,另一位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农副产品收购问题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一方面国家要求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打白条”,另一方面农民“卖粮难”的现象仍不断发生,“白条”现象也屡禁不止。其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决?笔者认为,“卖粮难”的主要成因有5个:一是狭隘的市场意识,致使议价粮食的销售困难重重。由于目前国内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究竟销往哪里,农民一无所知。向国外销售吗,大市场的观念没有确立,也没有门路;抑制生产吗,将会回到供不应求的困难境地。在现实运销中,常常可以  相似文献   

18.
信息的极度缺失是目前农村的普遍现状。直接的后果是农民不但要承担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在一次国外考察回来后对记者感慨:“美国农民看着电脑种庄稼,我们的农民却家家供着财神种庄稼。长期以来,在国家统一收购的制度下,农民不需要考虑卖粮食的价格问题,只有天气是与收入挂钩的因素。供一尊财神保佑风调雨顺,是多数农民朴素的愿望。中国正在进行的粮食体制改革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粮食收购的多渠道化,农民可以自主地决定种什么?卖给谁?怎么卖?与此同时,信息成为农民进行种地卖粮决策…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已越来越被广大的农民朋友看好,发展中药材生产无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条有效的致富途径。但是,药材生产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了效益大增,搞不好同样会遭受经济损失。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地参与药材种植呢?笔者认为,种好药材必须做到五注意。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农民朋友因种地不挣钱纷纷奔走他乡,靠打工养家糊口,种地究竟还能挣钱吗?在新的一年里,种什么赚钱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其实只要农民兄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多动脑筋,转变种植观念,种田不但能挣钱,而且能挣大钱!据专家分析:在2003年乃至今后几年里下列种植项目将成为农业中商机无限的黄金产业,种植户可大力发展:一、种草养畜效益好:种草养畜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因其效益远高于种粮而受到越来越多种植户的欢迎,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