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公民社会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和公共领域等要素,体现人本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等基本社会价值和法治原则,形成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为集中体现的公民文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教育形式和主体性均提出挑战,应该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私人道德和公共伦理在市民社会中,犹如政治国家中的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约的作用。私人道德得到普遍认同后上升为公共伦理,公共伦理又可以通过交往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二者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成为市民社会的稳定剂。因此,二者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精神准备,当然随着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某种公共伦理逐渐覆盖全社会,这两者都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问题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公共管理的性质以及它区别于工商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原则.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使它能制约市场竞争,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公共管理的公平原则与工商管理的效率原则相互促进、辩证结合,构成一种驱动力,维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 上海城市管理薄弱环节在于郊区、交通、环境以及旧区改造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中,要以“方便市民”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 在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目标设定上必须兼顾公权和私权,处理好政府决策透明度与市民参与度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中相当部分具有公益性和自然垄断的“公共物品”特征。□ 按照市场化原则,公共物品特征强的设施和行业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弱的要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进入。□ 要把“受益者负担”、“谁污染,谁缴费”作为基本经营原则,按照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但是中国古代国家基本制度的奠基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理财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形成时期。文章以先秦理财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旨在通过研究探寻中国理财思想之渊源,考察其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价值,冀以古为今用,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衡量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需求一直是公共经济学的热点领域。20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围绕公共产品均衡供给与需求关系、公共产品需求识别方法及公共产品影响因素与供给政策改善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评价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公共产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工业革命以来的公共艺术.首先是一种大都会文化的产物。大都会文化实际上又是政治、商业和市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交织和表现的核心地区.即使在全球化时代.在大都市和大都市之问的郊外高速公路两边以及自然景区的景观雕塑.还是反映了城市的现代性趣味和市民社会的集体时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竞争法体系的阐述,并将其与中国竞争法体系作一比较.美国竞争法律体系以竞争法基本法律为框架,以判例为补充,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德国以严密的成文法为特征的竞争法体系,日本的理性的对竞争法体系的分类立法为特色.这都对中国竞争法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市民社会"理论形成史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为其中重要的过渡环节,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对市民社会的性质、原则及基本环节做了详细阐述,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追求是实现公正,实现公正也是大多数政党的基本政治立场。但从历史的经验看,公正实现的路径并不是单一的。其内涵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公共物品分配的公平正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协调社会关系实践中的基本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公正观经历了一个从“结果公正”向“规则公正”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不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1.
老子基于其对人欲及掌权者之有为(妄作)偏好的认识,发现治国平天下不应“上仁”、“上义”、“上礼”,而应“惟道是从”。道的运行是无为的。道无为地作用于物时,道具有非自私性、非压迫性和非全能性,物则具有自足性、自由性和自主性。人类社会秩序的生机由道决定着,因而“复守其母”是必要的。所以,掌权者要坚持反思权力介入社会的恰当性,不断减损那些妨碍社会成员之“自由”、“自足”、“自主”的权力行为,如此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法律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法律基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运用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法,其产生的历史、价值取向、本质、基本原则等都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因此。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而重新完善经济法具体制度则是作用发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旋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经济法的保障,同时经济法的特性又决定了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特有性。我国的经济法制度建设更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协调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通用、最有效的手段。合理科学的考试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的作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推动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学风、考风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考风现状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宪政思维下的税收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思维为构造与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税收理念开辟了新的视野.人民主权原则把税收看作是人民因其财产权转让而获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一致同意原则将税收理念与国家课税的权力建立在一致同意原则之上,契约精神原则旨在建立起公平、秩序、民主、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有限政府原则要求征税权应当通过立法进行有效的约束和配置,宪法至上原则要求建全合理的税收立法机制和完备的立法程序,形成一个公开、公正、秩序、透明的税收法律体系,财政民主原则追求税收立法民主化、提高税收法律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刍议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园建设贵在和谐.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校园建设,更应树立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社会、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努力实现和谐社会下的大学校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法律的完善,法律现象也不断变化着,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越来越多地扮演着审判实务中的重要角色。法律原则能否成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对我国的法律建设和法律进程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治并未消除社会业已存在的矛盾,只是改变了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但这一方式不能被任意地创造。市场经济基于自身特殊的生产方式,能够将法治这一文明的社会治理手段构造出来,使人类进入法治社会。市场经济通过自己固有的存在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制约关系的能动作用,为法治规定公正的价值标准,提供支承的决定力量,构建基本的社会秩序,使法治获得至上权威并得以确立。但市场经济构造法治,其经济制约机制必须健康,这种健康离不开它所需要的产权制度作基础,同时排除各种因素对这一构造机制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