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广泛流行于欧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的宗旨在于对管理层收购自身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MBO)是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运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它在明确产权、强化激励、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可以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厘清产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然而当MBO遇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时,事情显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目前MBO操作不透明,在程序、细则尚未统一完善的情况下,MBO存在一定的隐患,加上国家机构改革,以致MBO一度被叫停。诚然它存在行政、定价、融资与分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一种新潮流,表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MBO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国外发展成熟的MBO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应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特点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5.
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行为表现在:资金来源紧张、操作行为不规范;资金来源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造成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的原因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银行发展滞后的融资环境;与MBO相关之法规、政策缺乏协调性。加强管理层收购融资合法性建设的建议:优化我国MBO法律机制;解决资金来源、规范管理层收购融资行为;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创新金融工具,推行专业的MBO基金、MBO信托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MBO)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异军突起、屡见不鲜。我国自从1998年初北京四通股份公司实施“公开”的管理层收购以来,我国公司有上演“MBO”的趋势。随着近期以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MBO计划的展开,我国业内人士对MBO提出了质疑。在此,笔者试就当前我国企业运用MBO作一探讨。一、 MBO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发展现状,通过倍差法分析管理层收购的净绩效.实证研究认为,在遵循同趋势假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收购与我国上市公司运营净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价值、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净绩效基本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在我国的国企改革进程中如火如荼的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在今天已被证实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一样有效。大量管理层收购案的破绽促使我们有必要从信托法的角度来探究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重新审视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又称为经理层收购,即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它是指公司管理层(经理层)通过收购公司股权或资产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分析——武昌鱼集团MBO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5):67-70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被业界所公认的我国MBO案例之一武昌鱼重组事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武昌鱼重组事件的MB0之说值得怀疑.然后通过对武昌鱼重组之后的经营业绩的比较研究及其间所进行相关资本运作行为的分析,指出了武昌鱼"MBO"后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近些年才开始在我国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13.
<正>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缩写为MBO,是指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MBO)是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来收购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引起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资产等变化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公司重组的一种主要方式,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青睐。从1998年四通公司将MBO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据统计,已有粤美的等20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施了MBO。另外,还有大量的国有小企业实施了MBO。 相似文献
15.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因此现代公司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代理成本”。作为并购的特殊形式,MBO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所有权、经营权造成的代理成本过高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但在现有的制度下,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制约MBO实施的最大瓶颈问题,因此扩大MBO融资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进营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21-23
管理层收购首先在英美等国兴起,继而在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中得到大量应用.我国近年来的管理层收购实例也频频出现,但实施过程中的不规范运作使其遭到了质疑.在当前环境下,只有针对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才有可能让这一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工具在我国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MBO的内涵,进行了中外MBO模式的讨论分析比较,描述了现行MBO的主要运作环节及操作流程,提出了目前国内MBO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说明MBO操作仍需要进行试点,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对中小股东的不公平,在此之前不宜大规模进行MBO,说明MBO操作急需立法,并制定相关规则或细则来对实际操作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近年来国企产权改革的历程:从提出“国退民进”到“国企三年解困”“管理层收购”(MBO)“一卖了之”“买了再说”等等而导致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引起各方责难。年流失量从初始的360亿元,后又说500亿、又说700多亿元,迄今,国家权威部门未有一个准确数字(恐难以统计)在理论界与务实者之间、在高层决策者与企业经理人和职工之间对国资“流失”与“坐失”(指国企不改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