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科是王石一手创建起来的,万科曾经就是王石的万科。1999年当王石辞去了总经理职务,这时的王石仍然还是董事长,但万科却不再是王石的。王石甘愿做一个年薪40万的职业领导者。说得豪迈一点,这叫激流勇退,而事实上,此举非大智慧而不能为。  相似文献   

2.
快乐王石     
高榕 《房地产导刊》2003,(61):40-45
除了对中国经济漠不关心的人之外,不知道王石这个名字的人恐怕很少。人们对王石的了解,绝大多数是来自媒体,到目前为止,各类媒体有关王石的报道不下几千条,几乎把王石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部公诸于众了。如今再写王石,毫无疑问是自讨苦吃。但,正如许多写过王石的人所说:只要接触过王石,就情不自禁有一种写他的冲动。  相似文献   

3.
华伟 《企业文化》2008,(9):38-39
我很惊诧于王石的10元捐款论,初听到有些不可理解,后专门看了王石的博客,了解了来龙去脉,也深为王石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4.
入云 《审计与理财》2005,(11):30-32
一提起万科。人们就会想到王石;一提到王石,人们就会想到万科。万科——这个王石用二十年的时间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可以说已与王石融为一体,王石就是万科的象征。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王石这位曾经被医生预言过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的汉子,用三年的时间,爬了十一座雪山。并在52岁那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蜂,这个年龄登顶珠峰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企业界更是堪称奇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家》2009,(10):15-15
过去的一年,王石和万科并非一如既往的完美,引用一网友的话说:“王石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无法跨越汶川的一座坟头”。  相似文献   

6.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产市场》2007,(3):90-90
近几年,王石的身份成了一个话题,他到底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企业家?对此,王石始终坚定地回答自己是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登山是王石的一张名片。如果说山峰只是地球某些小小突起,王石在54岁的时候开始向地球的两个绝对顶点——北极和南极开始了他的征程。按照他的计划,他希望凭借个人身体和意志征服的范围还将蔓延到海洋和沙漠。不过,2005年4月前往北极之前,北京机场送行的一位老者改变了王石这些计划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何仁 《政策与管理》2008,(11):51-51
没厘头,地产大佬王石因万科第次捐款200万元与网民争执了一番。事后王石表示歉意,没必要因此无谓之争分散了人们对抗震救灾的注意力。但不少网民还是不依不饶,觉得王石的答复过于理性,有些“冷血”。其实企业捐款本应该是自愿的事,捐多捐少量力而行。但大灾当前,国家正逢多事之秋,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  相似文献   

10.
冯仑 《企业研究》2008,(3):22-31
在中国企业家的丛林中,王石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冯仑认为王石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成功还没有到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王石的成功是许多老板无法企及的。可以说王石是对冯仑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家,也是冯仑非常推崇的企业家。在中信出版社刚刚推出的《野蛮生长》一书中,冯仑用浓墨重彩勾划出他眼里的王石,大有“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况味。本刊选登此文,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三年来王石一直想卖万科,两年前这一计划差点成功,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反悔而流产。千禧年王石想了却此愿,不知谁能满足他的愿望……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三年来他一直想卖万科,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他渴望2000年万科能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与一流的房地产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在两年前本报记者对王石的专访中,他曾透露过,一家大机构已经拿着支票跑到了深圳,但第一大股东深圳特区发展集团(简称深特发)突然反悔了,王石与机会擦肩而过。 今年10月29日,本来日均成交量只有7—10万…  相似文献   

12.
范亮 《中国新时代》2005,(10):71-73
在一个企业家峰会上,聚众传媒CEO虞锋见到王石.寒喧之后,王石告诉虞锋,数年前曾有人来找过他,向他推介现在虞锋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但是当时他并不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他拒绝了。王石说,他没想到在仅仅几年之后,这个行业在国内市场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目前数十个亿的市场规模.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引来国外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04,(86):58-60
2004年的3月与往常相比没什么特别,但这个月的万科集团和王石却让人感到了意料之中的特别;“万科2003年业绩发布会暨发展战略说明会”在广州东方宾馆高调召开后不到半个月,3月24日万科和王石在北京君悦酒店进行了又一次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14.
还是在2000年时,王石等一干人倡导新住宅运动。关于居住的理念,地产巨头们似乎需要我等学人的帮衬,我就去了,也帮忙了。说起来,我对居住概念的肆意炒作、对天人合一诗意栖居、风水之类的批判性文字,是相当尖刻的,王石在其最近的新书中谈到了推进居住理念更新的上海某著名教授和建设部某学者型官员,他敏感地绕过了我的尖酸刻薄的问题。不过,在那一干作枭雄状的地产老板中。也就王石还算少数几个善主之一。关于居住,危邦不入,陋室可居,善哉。  相似文献   

15.
魏华伦 《公司》2003,(12):28-29
王石在登山,王石在滑翔,王石在出访;王石在近期出炉的胡润“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排名中位列榜首,王石领导的万科正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03,(67):16-17
王石,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1951年1月出生于广西柳州市。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中心改组发行股票,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5月21日下午,王石作为中国业余登山队队员在人类登上珠峰五十周年之际,成功登上珠峰。5月29日下午,王石在成都假日酒店接受广深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王石懂得要让万科拥有"王石精神",首先就要做到一个超越,那就是"王石精神"不再是王石本人的精神,而是这个时代的精神2010年,万科突破了一千亿,销售面积全球第一,按中国房地产的趋势,再过五到十年突破两千  相似文献   

18.
纵观整个2008年,王石的遭遇基本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漩涡。先后两次,王石以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方式,陷入了全国舆论的大漩涡。王石进入第一个漩涡应该跟万科的战略关联很大。在中国商业史上,以一人之力来引爆一个与民生相关的产业的剧烈调整浪潮,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王石做到了。伴随着王石的回应和推动,“拐点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9.
王石面对面     
高榕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60):58-62
万科派出“小分队”在广州安营扎寨两年,潜心研究广州市场。去年王石在广州土地拍卖会上的露面,更加显示着万科进入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信心。2003年开春,果然传来万科进驻广州的确切消息。万科,这个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步成长、具有15年开发历史的名牌地产商,为什么会在广州地产巨头纷纷北上东进之时,进入已被公认为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广州?作为万科创始人和掌门人的王石,对于广州和珠三角地产的信心来自于哪里?……2003年2月24口,本刊记者赴深圳万科总部,与即将进行登山封闭训练的王石,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长谈。  相似文献   

20.
我很惊诧于王石的10元捐款论,初听到有些不可理解,后专门看了王石的博客,了解了来龙去脉,也深为王石感到惋惜。王石一手打造的万科,有太多其个人价值的影子。外界素有“人文万科“的提法,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提倡西方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