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先勇小说中充满大量的死亡书写。从感情、中西方文化冲突、历史命运、政治迫害四个方面来分析白先勇小说中人物的死亡形式,就可大致清楚作家书写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台湾本土作家白先勇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根基,而且具备世界高层次文学的丰厚素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这使他的作品广收博采、融会中西,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就是小说内容主体与小说技巧形式合而为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前人评论已经不少,著名的评论家有欧阳子、隐地、刘俊等,脱口而出的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传统文化的眷恋、王谢堂前燕的今昔之感等等,这篇文章是在前人评论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探索其艺术特点,探索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中多种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手法的运用,拓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言情话语是金庸小说艺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旧武侠小说中的点缀和附庸的地位进入到作品的中心,成为话语主题。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情爱故事、情爱典型和情爱描写,并且在大部分小说中,男女情爱都和主人公命运紧密关联,言情话语已经上升为了小说的艺术本体。与此同时,也使武侠小说实现了类型超越和综合,可称之为“侠情小说”,由此也引起了读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小说创作理念意识的自觉促使其审美视角的演变,从而导致悲剧意识、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微型小说是当代文坛一朵奇葩,以其精、巧、小的艺术特性,深刻地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本文试图从微型小说的选材立意、布局剪材、主题提炼、多变的写作技巧等方面探讨其艺术特征,从而确立微型小说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在其创作中,新感觉派作家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成之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产生的背景、主题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而全面地对新感觉派小说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无名氏情爱小说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情爱以艺术描绘,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生命本体的追求.对他情爱小说的主题和审美研究,以及对无名氏情爱小说创作的时代意义的探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五号屠场》的荒诞艺术与主题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战争的永久亘古和荒谬残酷。小说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把印象派绘画中光和色的效果、光线明暗变化以及透视法等技法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小说主题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先锋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以其对传统小说现实性的背离显现出明显的反叛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先锋派作家多以虚实结合的叙述方法拓展小说表现力,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在情感视角上则往往选择冷漠、孤立.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则充分体现出了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余华作品中暴力写作的方式、作者写作的感情及暴力因素等方面分析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事艺术,并从其后得出余华对现实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独创性表现为作家在题材的选择、主题深度的挖掘,创作手法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特性。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她的小说在主题、题材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显得别具一格,使她的小说表现出一种艺术的独创性,而这也是其小说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作家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文化色彩人物刻画、自然叙事隐喻三个方面的叙事技巧,实现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叙事艺术具有前景化风格。这一独特叙事模式增添了小说的形式美学意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借助于这一叙事艺术,作家突出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冲击下的精神迷失、文化传统重构的呼唤、身份认同的追求,揭示了作家对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黑人前途命运的深深思考。透过前景化叙事艺术,读者能够充分挖掘小说的潜藏文本,进而深入解读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传统的主题形态是单一的,它要求写得集中、深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小说的内容、人物、事件变得纷繁复杂,主题形态由单一演化为多义;而在现代派的一些小说创作中,主题被淡化,甚至出现“无主题”的作品,小说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菲兹杰拉德在代表作《大人物盖茨比》中,通过运用诸多巧妙的艺术形式,如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丰富而多次层的象征主义手法等,反映了一个十分深邃的思想主题,即“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破灭的社会根源。而艺术形式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结合正是该小说的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