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化人口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农村人口的薄弱状况和开发进程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王维军 《发展》2007,(6):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农民的自信心鼓舞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武文斌 《发展》2007,(1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甘肃农牧部门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采取得力举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霞  王永利 《特区经济》2005,(8):118-119
一、唐山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基本状况 1.唐山市人口的基本状况。唐山市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292.8万人,农业人口504.8万人。人口出生率9.40‰,死亡率5.54‰,自然增长率3.85‰。自1988年以来,唐山市一直是河北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1993年以来保持河北第一,1998、2002年被国家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但是,唐山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①唐山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若以1949年增长为0,则1970年增长为52.82,1980年增长为67.1;1990年增长为92.17;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2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6.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三最”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结合成都实际,现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康 《开发研究》1987,(5):16-17
<正>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去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了使社会学能切实地为甘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他们进行了《甘肃省农村社会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1250份(收回1238份),涉足全省76个县(市、区)的21个县(市)、47个乡、127个行政村,调查了农村改革过程中的婚姻家庭、思想观念、方活方式、计划生育、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8.
赵明轩 《发展》2007,(3):11-11
对甘肃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开放》2005,(7):1-1
<正>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龙 《重庆经济》2006,(3):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使广大农民感到无比欣慰,非常拥护。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必将极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近期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在万州区、巴南区、合川市、綦江县等区县对基层群众开展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韩伟 《辽宁经济》2007,(12):16-16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锡文 《发展》2005,(12):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15.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奉化市实际,对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的必要性和今后加快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8.
刘枫 《北方经济》2009,(3):41-42
一、新农村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