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汤君辉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00-304
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单元,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04—2019年旅游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极化现象显著,而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趋于平稳;时序分析方面,黄河流域各地区2004—2019年协调度为0.215~0.890,省际差异显著;空间演变方面,黄河流域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中下游高,上游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刘亚萍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58-165
构建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沙市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在2011—2019年耦合协调关系以及演变过程,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2020—2023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发展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智慧城市发展水平高于生态环境水平;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分布在0.8~1,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趋于上升发展状况,且到2016年已经达到初级协调状态,但是距离优质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2020—2023年长沙市智慧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稳步上升趋势。未来,长沙市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前,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经济规模、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赋权,测算了京津冀三个地区2009~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一是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二是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以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0—2018年这些省份的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变动幅度较大.技术进步对耕地利用效率变动起到决定性作用;(2)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协调度平均水平经历了低级协调—中级协调—高度协调等三个阶段;(3)在协调水平上,华北和华东区域高于其他地区,江苏省的耕地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协调度处于领先水平,江西省处于落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小婧 《科技和产业》2023,23(3):162-169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建省2016—2020年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角度看,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沿海大于山区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类型仍处于磨合阶段。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乡村产业、重构乡村科技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江苏省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熵值赋权法构建江苏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金融业"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升;然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远不及科技创新和金融业发展。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06年我国大陆29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协调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大多数省份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16—2020年无锡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测算,分析无锡“十三五”期间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演变,识别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耦合度来看,2016年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磨合阶段,2017—2020年两者达到高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性来看,2016—2020年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经过了中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和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1.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李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4):2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是促进数字经济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数字经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机理,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融合治理等5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省域(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0年的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婷  张琼 《科技和产业》2020,20(2):23-27
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基于31个省市2014-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PCSE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市场产出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显著效果,科学研究人员与投入生产的新产品国内市场销售效果不显著。鉴于此,在当前的科技创新与经济新常态下,吸引优质人才,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输出,同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科学研究落实到基础产品,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