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大思政"教育战略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可以从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双肩挑的教师队伍、结合心理健康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约束学生行为规范、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英语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高职英语教学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组成,要实现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成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联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主导+主体+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是高职英语专业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发展高校建设,全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文化、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构建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用现代媒体平台工具,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线上与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四种能力"分别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培养其他三种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亟待改革与创新以顺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构建起支撑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及配套工程。基于大实践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平台,以多模块、多形式的实践项目来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诠释"大思政"背景下医药类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改革现状和条件,以《医药消费行为分析》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开发思政教育资源,增加思政考核模块,创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将"药德"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在"三农"思想和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和根本任务,利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协助、配合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7.
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重任。在倡导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今天,思政教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思维能力和培养风险意识与危机意识的积极作用,探寻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模式。要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会议精神,就需要在更多的专业课堂上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在知识传授和专业学习中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导游实务》课程本着"要让每节课程发挥育人价值"的原则,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以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导游实务》专业课为环绕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从把握教育时机激励大学生自主成长、实施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成长意识,以及利用课堂活动完善大学生成长环境三个角度详细阐述思想教育开启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有效策略,最后简单阐释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勇超 《对外经贸》2021,(4):149-151,160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材规划等各个层次,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突破口与立足点。课堂教学应当由传统、单一传授知识技能转化为传授知识与提升内在素养相结合的综合体,更加注重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大背景当中,与国家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使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1)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历史使命,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三个课堂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阐述了三个课堂的内涵及其关联性,并从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构建教育网络化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三信”即信仰、信念、信心。大学生“三信”教育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三信”教育中去。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应当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讲清楚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问题式、链接式、实践式等原则,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蒋惠琴  欧万彬 《消费导刊》2009,(13):160-160
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思政教育阵地和渠道。本文试图通过对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提出构建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要求,并在文章最后对若干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目前,高职思政课在教学关系、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困境和挑战。高职思政课可以充分借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等教学环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代浩云 《中国市场》2012,(40):119-120,1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05方案"实施以来进入高校课堂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公民和法治公民的艰巨任务,具有理论性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特征,是名副其实的"走进大学第一课"。为克服课程教学中传统灌输教育的弊端,需要把握"灌输"的基本原则,明确"灌输"的主要内容,深入了解"灌输"的对象,精心设计"灌输"的途径,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正面灌输、案例教学中反思灌输、课堂讨论中引导灌输、实践活动中隐性灌输、日常交流中灵活灌输等策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张玉婷 《商场现代化》2012,(27):193-194
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就业意识淡薄,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技能匮乏等现象。毕业生对职业缺乏认识,不少学生频繁跳槽,这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对公司和国家都是一种浪费。在此情况下,高校应强化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合理规划人生,以做到人尽其用。本文意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找到突破点,提出"体验式"教学这一观点,将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其中,同时结合西部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特质,解决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芸 《现代商贸工业》2022,(10):134-135
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与手段也应该与新时代的背景相适应.高校思政课是让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中国新时代思维的直观渠道,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证应用研究。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资料时,融入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等思政育人元素,融合专业教学目标、思政教学目标、思政素材和思政融入点,在课程思政完成以后,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徐冬先 《北方经贸》2011,(9):206-207
推进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新时期深化大学生思政课改革的重之中重。高校教育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特别是大学生思政核心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支撑,合理配置优质教学资源,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以教育主体、内容、对象、方法等系统化整合为主要方式的研究与教学机制,提升学习贯彻六个“为什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高校是国家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应具有合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高校应构建"1111创新教育体系",即构建一个制定科学的创新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团队,一个保证创新教育理论知识的良好教授的教学团队,一个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开发研究的实践团队,一个促进创新成果竞争交流的竞赛团队,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