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面临生存空间丧失的危机,其蕴含的民族性、工艺性、生产性元素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活态传承",相对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词汇里,非遗出现在2006年。那一年,中国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说到底,所谓非遗就是那些来自于先辈们生产生活的语言、文字、道德、哲学、艺术、技艺、风俗等等一切的习惯和技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区域旅游市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化程度高,但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既需要三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京津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分析三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和文化旅游项目创新路径,实现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长海 《特区经济》2015,(2):99-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一般公共产品特性及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作为非遗外部性解决手段的政府干预,重要表现是通过法律制度或公共管制在界定产权或削减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行政法调整非遗保护的典型,必将对鼓励和保护非遗正外部性产生深远积极影响,但其缺点是难于兼顾对私权的尊重。日本、韩国"文化财产"概念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文化资产"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遗档案数字化面临的人才短缺、技术限制等问题,本文基于本体论构建了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实验性知识本体,实现了非遗数字化档案构建。以网络检索龙泉青瓷文本资料及调研录音稿等为基本语料,采用ROSTCM6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并确定领域关键词,构建龙泉青瓷本体框架,最后利用Protégé在七步法基础上构建了实验性知识本体。这一知识本体有效实现了非遗信息数字化保存,克服了传统分类式信息储存的不足,为非遗数字化档案保护及信息检索与应用做出了一定贡献,为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管理非遗信息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综合博物馆展陈内容涉及到各种综合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然也应当纳入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综合博物馆来说,是一座待发掘的宝库。对于文物展品及资金有限的中小型综合博物馆来说,如果当地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能够充分利用,将大大缓解展品征集、陈列临展、社会宣教等工作困难。  相似文献   

7.
"老字号"的传统技艺不仅是老字号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携带着技术信息,同时也传递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来看,"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工艺"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生产主体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传统技艺,尤其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成为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重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从立法保护、商业开发、人才支持、数字化保护、全民参与5个方面总结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并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大马灯为例,从强化政府引导、鼓励民间参与、扩大传承人群、插上科技翅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宁夏回族乐器口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指出要加强对非物质遗产生态场的保护,注重人才培养,狠抓艺术创新和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10.
韩姝  黄永慧  邓光燕 《理论观察》2023,(12):118-121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非遗传承从田间地头迁徙到互联网,内容与技术适配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承载巴渝文化风貌的重庆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助网络内容分析法发现,重庆非遗数字化传播系统的“传播主体”“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递与互动”四个要素面临发展困局,为促进非遗的创新传播、创造性发展还需“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本研究根据重庆非遗传播情况所总结的发展路径或可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优化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伍鹏 《特区经济》2008,(4):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等措施加强保护,此外,还应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才能够提升宁波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13.
赫哲族有着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伊玛堪”“鱼皮制作工艺”等已经入选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随着时代的变革,非物质文化生存植根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也日益被侵蚀和压缩,一些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模式,可以利用数字采集、数字修复、数字展示等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创全新的保护方式和传承空间。  相似文献   

14.
魏阳竹 《魅力中国》2011,(20):287-2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本文试图以甘谷道情为例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非遗智慧小镇的建设,以南浔古镇作为实地营造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南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南浔古镇非遗智慧小镇文旅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与非遗智慧小镇融合的发展路径: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打造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智慧文旅新体验;通过AR技术重现非遗技艺;打造线上非遗体验平台,辅助文旅发展;建设智旅平台,推动智慧小镇的形成和发展。在传承、发展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丰富古镇旅游项目,提升游客体验感,助推当地经济建设,为后续相关的文旅融合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敬业精神,它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命脉,如何对传统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生产性保护,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的生产企业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川江号子"为例,讨论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现对地方文化认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民保护"川江号子"的社会实践,讨论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川江号子"举办专题展览的社会意义,并提出如何举办好专题展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以西宁市及海东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旅游发展互动模式研究为论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发展互动的可行性模式,以弥补西宁市及海东市旅游业发展的不足,更好地促进西宁市及海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非遗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及旅游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州政府应从地理标志知识普及、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凝聚行业相关人员、加大资助力度层面着手,推动非遗产业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梳理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强化文化积淀和人文涵养,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保留住珍贵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