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它有关国家、 社会、 公民个人的三个层面与传统孝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孝从事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将对亲长的爱延伸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国家稳定,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杨兰 《理论观察》2009,(2):48-49
孝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在的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精神,这种和谐正是传统孝的核心所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要重建新型孝文化,开发它的本真价值和赋予它新的内容的原由所在。  相似文献   

4.
传统孝文化在广大农村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孝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我们要坚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原则,对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徐峰 《宁波通讯》2009,(10):68-69
利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一个富有个性又具备普世价值的地域文化,则更能帮助一个地方在政治、思想、物质等诸多领域产生和谐多赢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小曹娥镇结合自身地域人文特色,狠抓“孝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下面,笔者就“孝文化”及其弘扬与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张梦迪 《改革与开放》2016,(16):111-113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孝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探究,以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处理民族地区问题时能更好地运用中国传统孝文化,去其糟粕,将孝文化的思想精髓用于实践,使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更富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房栋 《改革与开放》2011,(4):149-15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髓包括养、敬、顺、恒方面,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环境的变化要求孝文化以社会化的形式实现和延续,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当认可和利用孝文化的软约束力,同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孝文化的合理传承,发展孝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和制度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逢晓婷 《黑河学刊》2012,(8):189-190
中国孝文化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中国孝文化的合理继承,孝文化促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中国孝文化的优势,注重二者的结合和互补,在推动我国优秀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我国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析孔子的孝理论及以"孝"治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孝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儒家也非常推崇“孝”德。孔子不仅阐释了“孝”的涵义;说明孝德在治理国政方面的作用:孝德不仅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稳定家庭,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孔子还提出了“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正人先正己”等以孝治国的具体做法。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孝德是公民道德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仍然应该提倡孝德。  相似文献   

10.
刘鑫鑫  王媛 《改革与开放》2013,(10):191-19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政治、法律、家庭、伦理、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摘取了几个重要的朝代,对其孝文化进行梳理,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发掘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探索其在当代的实现途径,为当今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能够唤醒人性的回归,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对社会新的"孝"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剖析德育教育中的孝道文化,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孝文化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诸多问题,构建和睦家庭及和谐社会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弘扬孝文化,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而确保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孝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想这里所讨论的"孝"应该是个现代的概念。当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就开始郑重其事地谈论"孝"了,毫无疑问"孝"称得上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美德。但一切传统的东西如果继续存在、都不能逃避一个问题——扬弃。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还常常可以买到《百孝故事集》、《二十四孝》等书籍,为什么?因为当今社会依然需要讲"孝",依然需要这种道德思想净化人们的头脑。卧冰求鱼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如今当然不会再有人真地那么做了,但故事中包含的感人至深的"孝"的精神情操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的文化素养还没达到一个普遍意义的高度时,借助传统观念进行舆论督导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之爱,恩莫大焉",赡养老人,是"孝"的最基本的体现。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功利性的追求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亲情却逐渐淡化了。这时候,"孝"的道德思想就成为鞭策人们行为的心理准则,促使人们孝敬老人,尽到做子女的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智慧,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语境下,孝文化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孝文化面临着自身如何发展与继承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的内涵,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准确把握孝文化的人文意蕴,发挥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孝文化绽放绚丽光芒,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两千五百多年前,鲁国人孔子提出了关于孝的思想。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他的这一思想不断被后人发展、升华,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时间进入二十世纪末的今天,商品经济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许多传统的东西被重新看待,作为最古老的"古董级"的孝自然也被重新审视。作为孔子故里的一本杂志,本刊曾在去年第五期就"孝"采访了几个家庭。本期我们又约请几位身分、地位不同的作者就此发表意见,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关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锐 《理论观察》2009,(2):50-51
作为指涉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范畴,“孝”观念在传统儒学主导下的东方和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都具有深远影响。东西方孝文化在原始意义和社会意义上都有很大差异,理论根源、社会结构上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孝”观念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东西方“孝”观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孝"自古以来一直是社会大众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观,其起源并非"天外来客"。从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看,在我们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个与"孝"伦理观念完全背离的"欺老"与"食人"的历史阶段。人类学家摩尔根发现,在人类尚未掌握种植淀粉类食用植物技术的蒙昧时代,"食人"之风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孝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思维行为方式,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既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孝文化在创新与发展中焕发新生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开始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随着儒家的阐发与倡导,孝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对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孝道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除去孝道传统中的糟粕,更好地继承其中的精华进而重塑当代的新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