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 《西部论丛》2010,(12):17-19
中国在长期享受“人口红利”之后,许多人预期这一经济增长源泉即将于2013年前后,随着“人口抚养比”的停止下降而消失。对此,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领域存在不同意见。观点差异之大,争论对立程度之深,论辩感情色彩之重,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过程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问题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老龄化人口的绝对数庞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已经严格执行了20多年,成绩巨大,但问题不少,如何走出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增长两极分化造成局部“人口劣化”的“陷阱”,如何避免陷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误区,如何有人口的市场化和经济手段实现人口自发的优化配置,是本要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面临世纪之交,“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人作为自身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是“可发”之核心,人口对“可发”的全方影响在地处中国西部的青海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难以严格控制的因素,党和政府为之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把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建议明家庭结合起来的“三结合”之路,为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2010,(6):157-157
国务院参事马力近日指出,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马力当天在“2010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上作报告时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列。2013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年至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人口流迁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诉求由“城市融入”向“社会融入”转变。现有制度堵塞了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的路径,阻碍人口服务管理改革深化推进。创新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在坚持公平、统筹、全城和渐进原则基础上,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流迁自由、有限准入、拓展服务、逐步配套”的路径,最终实现全体人口服务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人口转变带来人口红利 世界各国的人口,不论是否实行计划生育,都或迟或早会经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次转变:第一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第二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人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使“中国制造”保持了长期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0.
清中叶以来的江南市镇人口——以吴江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市镇周边乡村农民以兼业的方式部分或暂时实现由农民向手工业工人的转化,其实质是江南的“乡村工业化”而非“人口城市化”。没有现代工业支持的江南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因而对整个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口红利进行了新的定义,分析了我国目前人口结构现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了人口红利产生的条件: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和人口迁移,充分利用这两个因素,使得人口红利达到最太化。  相似文献   

12.
《开放导报》2006,(3):F0002-F0002,I0001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福田区实施人口发展规划、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年。2006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发展战略,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创建“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和“居民社区无政策外出生”活动为基础,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和人口计生工作连续第9年受省政府表彰为目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推进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实现两个目标、抓住五个重点、健全三个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五”期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认为在这一系列问题上还有可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减少乡村人口规模,提高乡村人口的资源占有率。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农村人口。首先要鼓励农民向外发展。到发达地区去谋职就业、安居乐业,地方政府应制定“外迁人口”的鼓励政策和具体奖励措施。其次是要加快辖区内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从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的速率,让部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转移,有条件的向城市转移,尽可能减少农村的户籍(或常住)人口,使他们实现由从事低效益、低收入的传统农业向收入较高的非农行业转变,达到提高收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展望孟玉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干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即将胜利迈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要牢固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大人口”观念,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  相似文献   

17.
人口普查数据是全国各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的最直观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揭示了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最新情况。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四个角度分析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新特征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黑龙江省的人口结构呈现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特征,并且由于经济落后,高素质人才大量外流。针对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现实情况,未来应完善育儿保障政策,强化生育政策实施效果;适当放宽退休年龄,返聘已退休员工;以政策支撑“引人”,用经济待遇“留人”。  相似文献   

18.
谢顺  罗钊图 《广西经济》2010,(6):I0004-I0004
享有“中国铁锅之都”,“温泉之乡”美誉的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北接岭南都会玉林,南以粤西重要城市茂名,湛江为邻。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98.5万,其中劳动力人口51.2万,每年劳务输出15.5万人,每年培训农民工6800人。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作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其无法论述人口对经济影响细节,无法解释我国经济的涨落和突变,在中国无具体的人或单位收获人口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多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结果,而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本身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西经济》2006,(7):62-63
1。人口的总体规模是影响消费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又决定了消费结构。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阶段,也就是经济学家所指的“人口红利”时期,人口当中的低龄和高龄人口均占有相对较轻的比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