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彭湘 《活力》2009,(25):69-69
本文从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三似和三美论出发,对比了陶渊明《饮酒》的不同英译本。认为古诗翻译中三似是低标准,三美才是古诗的高标准。即翻译古诗词必须做到使译文能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2.
古诗英译可以更好地促进英汉文化交流,但文化鸿沟的存在决定了传达古诗意境的难度,个人对古诗的理解不同也导致同一首古诗往往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从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的角度出发,对古诗《送别》及其两个英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希望帮助读者找到古诗翻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应采取的手段和策略都由行为目的决定。译者是翻译行为的执行者,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选择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李清照的《声声慢》一直是翻译者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迄今已被译成多种语言。本文拟用目的论三个法则对林语堂和许渊冲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同时借鉴其诗歌翻译思想,指出两者诗歌翻译思想,尤其是目的的不同是造成译本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必将日益加深扩大,文化交流需要翻译在其中架起桥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的文化学派异军突起,给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最有名的是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本文以文化翻译杰出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探讨《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本文采用常见的文化三分法,将文化信息分成三个层次: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习俗文化)和深层(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译介随着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而发展.但迄今为止,其英译本数量于其他典籍相比仍较少.本文选取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译者主体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呈现出不同译本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梁冬梅  梁海松 《英才》2005,(7):112-113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面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多少年来,朱自清关于父亲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这条长河中,总有些经典是无法被人遗忘的,它们总是以其深厚的底蕴和深刻的共鸣吸引着读者,让人每次读起,都像是在享受一场灵魂的饕餮盛宴。伟大作家朱自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灵魂的引导者,而他的《背影》,则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背影》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很早就已经对我们的思想形成了的深远影响,而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再读起它,都有着不一样的领悟。本文就对《背影》这篇文章进行新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夏目漱石所创作的《路边草》(又译《道草》)一书是作家晚年的重要作品,书名中含有"蹉跎岁月"的意思,其中的故事情节与作家幼年往事有极大的相似性,小说也成为研究夏目漱石生平的重要材料.本文试图梳理《路边草》在中国的翻译介绍的情况,以期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创作理念及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语》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域。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探讨《论语》的英译。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东方企业文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刊物,国内刊号:CN11-5206/G0,国际刊号:ISSN 1672-7355,邮发代号80-453。2014年07期373页作者王亚平《目的论指导下的陕西企业外宣翻译浅析》一文,作者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企业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09JK393)"应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企业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1JK393)。  相似文献   

11.
王玉哲 《价值工程》2010,29(16):255-256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刘士聪先生所译的萧红散文《永远的憧憬与追求》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再现散文翻译风格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翻译史上的奇迹,在其诞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内,《红楼梦》的翻译已历经百余年,已有全译本外文译本二十多种。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19世纪初,海外就出现了一大批《红楼梦》摘译本。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选》杨宪益译本与蓝诗玲译本都是受到读者广为称赞的译作。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因素的不同,对于《鲁迅小说选》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确有不同之处。本文举例对比了两译者在习语及谚语、典故以及中国传统时间表达的翻译,对两译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许多承载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因其不可译性而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成为《红楼梦》英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为基础分析《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本身的不确定性视角,通过对《静夜思》及其部分韵文英译本的分析,阐释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从而指出:不同译者在原则不变,水平相当,风格相似的情况下,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翻译,乃源于文本的不确定性所致;作为译语读者,尤其是事业策划者,应对因文本之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不同译文予以包容,从而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拓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彭湘 《活力》2009,(Z1)
本文从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三似和三美论出发,对比了陶渊明<饮酒>的不同英译本.认为古诗翻译中三似是低标准,三美才是古诗的高标准.即翻译古诗词.必须做到使译文能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17.
谢小庆 《人力资源》2011,(11):10-12
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试错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能力并不是训练的结果。2009年12月22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了雷祯孝先生《从"教育"到"办学"的转变》的一篇文章。文中建议不再用"教育"这个词称呼办学这个行业。雷先生考证,近代的"教育"概念主要是一个外来语,将英文的education翻译为"教育"是一种误译。雷先生指出,在"教育"里,学生只是宾语,只是师长和家长的"教育"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2期《江平:亲历"伟大的博弈"》A股暴跌之际看江平的投资经验,颇有所感。祁斌先生翻译《伟大的博弈》时,熊市仍看似漫长。然而一切发生皆猝不及防,当A股上升趋势已一往无前,黄金十年的说法也遍地可见,所有在熊市里被掩盖的阴影又在牛市中重生。一场不彻底的改革背后,将有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为其买单,但他们却茫然无知。  相似文献   

19.
沈理文 《楼市》2011,(16):24-26
早在数千年前的华夏经典史籍中,城市就被当做人类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东汉许慎编撰的字典《说文解字》,释"城"曰":以盛民也"。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史上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2007年,良渚古城墙的发现,进一步清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脉络。在良渚古城的石破天惊里,一个时代的神秘背影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匆匆这年     
看热播剧《北平无战事》中朱自清先生因为拒绝美国救济粮而去世时,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不约而同地背诵起了《荷塘月色》,那一幕令我潸然泪下。想起当年自己学习《荷塘月色》、学习《背影》时候的情景,想起自己当时那么喜欢的朱先生的那篇文章--《匆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