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机制。在我国央行监管职能分离、金融监管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发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作用并完善此机制,对我国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了最后贷款人救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转轨时期央行实施金融救助的措施和成效,讨论了制约我国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与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军 《金融会计》2004,(4):39-41
现代银行制度下,当同业救助等市场机制不足以向商业银行提供防范流动性冲击的保障时,为防止单个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向清偿性危机甚至系统性银行危机转化,从而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LLR,Lender of Last Resort)职能是对付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将对最后贷款人职能的起源、作用、形式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T WD J 《南方金融》2004,(10):10-12
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支持。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曾履行过该职能,通过紧急救助来稳定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问题多、风险大、整体资产质量差,这在理论和实务部门早已是共识。为化解日益显现的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多次对问题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如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央行向其提供了36亿元的紧急贷款支持;又如1999年央行及时实施380亿元的中央专项贷款,成功化解了广东地方性金融机构危机;在解决农村基金会、城乡信用社,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危机问题时,央行动用的资金更是数额惊人。在此背景下,为了使大家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王自力博士。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什么新问题、怎样解决呢?本文首先对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宏观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而总结了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变化;然后具体分析了封闭和开放经济中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本文结合此次金融危机探讨了中央银行实现该功能的途径。此时,由于流动性短缺可能是源于外币资金的短缺,中央银行救助时就必须考虑可能引起的本币贬值、外汇储备流失等问题,增加了实现救助的难度和限制条件。另外,文章还从制度基础、救助时所具有的优势、现实困难和障碍等方面对IMF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在危机救助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各国并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美英央行在金融危机中对受困金融机构采取的救助手段及其履职效果,论证了央行在危机救助中发挥投资功能对平衡金融稳定职责和价格稳定职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职能的必然延伸,可以有效填补央行与财政部门在金融稳定职责方面的模糊地带.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3,(1):106-12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救助。但财政部门支付的巨额危机救助支出及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财政收入锐减,也加剧了这些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甚至引发债务危机。显然,以一场危机取代另一场危机有悖于金融危机救助的初衷。同时,在美国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流动性陷阱现象使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几乎难以发挥作用;而美联储所采取的创新性非常规货币政策不但为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还使美联储的职能由银行体系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工商业领域。在巨额预算赤字和流动性陷阱双重约束下,有必要基于财政部门和央行的优势,探讨中央银行实施股权救助、财政部门实施债权救助的新的职责分工,以优化财政部门和央行的金融危机救助行为。央行通过采取对问题金融机构直接实施股权投资的救助方式,能发挥其拥有的无限流动性创造能力优势,并能避规流动性陷阱约束,使救助资金直接作用于被救助对象,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顺畅、目标更具体、作用更集中、过程更直接、救助效率也更高。财政部门实施债权救助能发挥其在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并能减少金融危机救助支出。在新分工模式下,财政部门和央行又需紧密合作。央行可通过购买国债为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降息减少财政融资成本。财政部门则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过信用建设、法律约束等制度改进降低央行的出资风险。此外,央行还应注意实施股权救助的方式和救助边界。  相似文献   

7.
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为了维护中央银行债权和资产安全,有效地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将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划分为金融稳定再贷款。按照现行再贷款分类,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用于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紧急贷款;用于退市金融机构个人债务和境外债务兑付等其他风险处之类再贷款;用于兑付人民银行自办金融机构个人债务的再贷款;“再贷款考核月报表”中列入“其他再贷款”项下的各类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融资和救助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基层央行职能的转换,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也相应得到加强.金融监管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基层中央银行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金融监管是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的许多调控措施都是通过金融监管进行实施的.同时,由于金融监管作用的不断增强,也为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完善金融稳定制度体系的一个革命性思考是引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基础上,对中央银行传统目标及其政策手段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指明了金融稳定重回中央银行目标菜单后,中央银行协调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逻辑框架,以及有效政策工具的变革方向。本文研究认为:第一,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必须依托流动性管理方能收到实效。第二,金融业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发展使流动性管理面临一般均衡要求,中央银行目标应该从狭义价格—即通货膨胀转向广义价格—即更广泛的金融资产价格体系。第三,金融风险决定了危机是一个概率事件,危机救助决定了道德风险是必然事件,金融系统稳定、金融创新和零道德风险是金融稳定的新"不可能三角"。第四,高效率的流动性管理是在事前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在事后有效救助金融崩溃的根本手段,通过流动性对广义价格体系实施有效管理,最终可以同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双重目标。第五,在新业态等金融创新冲击下,基于支付体系的实时流动性管理技术,将逐步取代基于事后统计体系的传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化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为应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在充分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适时引入了新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新兴市场国家则不断拓展收回流动性的工具组合。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来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情况,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个纳入奈特不确定性的决策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探讨金融危机中投资者决策突变和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结果表明,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增加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在不了解金融创新工具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以应付最坏情况的方案来应对冲击,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避免投资者决策突变成为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会计》2014,(2):18-2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对央行履职形成的债权债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其规模与结构直接反映出央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取向。在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中央银行实施了一系列救助措施,为提振实体经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研究,探索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贷款在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增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中央银行对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并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流动性标准”和“流动性及系统性风险标准”是中央银行向问题银行提供最后贷款的主要标准.立法与实践中,两种标准存在内涵界定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严重影响最后贷款的有效性.相比之下,作为一种新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标准,“系统性风险标准”能够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并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宗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各国中央银行职能的不断扩展,其宏观调控角色不断深化。尤其在此次危机的背景下,在各国财政资源近乎耗尽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更是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扮演了救助的关键角色,但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也由此备受关注。本文在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标准的基础上,对美欧日等央行典型进行分析,指出其独立性在危机中受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将对今年全球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对我国央行提供流动性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挑战。本文对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梳理分析了近期我国及三大央行应对疫情采取的流动性救助措施,对我国央行完善流动性救助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它在外币公开市场操作中所投放的过多的流动性。但是,随着中央银行"滚雪球"般的票据增发操作,巨额的央行票据所要支付的利息却反方向"对冲"了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初衷,使得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效率逐渐降低。本文在央行票据"反对冲"效应的视角下揭示了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仅仅只是推迟了当前的流动性,而非真正对冲了流动性。本文在最后指出随着我国冲销外汇占款压力的降低,改革我国目前单纯依靠央行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政策的时机已经到来,采取多样化冲销政策组合将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毛菁  王玉 《投资研究》2011,(10):20-29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王勇 《新金融》2013,(5):16-19
长期以来,"流动性标准"和"流动性及系统性风险标准"是中央银行向问题银行提供最后贷款的主要标准。立法与实践中,两种标准存在内涵界定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严重影响最后贷款的有效性。相比之下,作为一种新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标准,"系统性风险标准"能够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并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宗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