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深入贯彻"万村景区化"工作部署,将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旅游全域化的工作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金华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48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2.9%。一、金华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特点(一)从发展业态来看,乡村旅游从单一向多元、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乡村旅游从过去停留在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的初级阶段,进入全域旅游“村”时代,乡村旅游向关联产业渗透,多产业要素叠加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立体化的旅游业态。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西部伏牛山南麓的一个小镇上,“藏”着全国最大的香菇专业市场——西峡县双龙香菇交易市场。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香菇购销代理商长年驻守于此,从事贸易经营。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山乡“多国部队”,双龙镇也被称为是深山里的“联合国”。  相似文献   

3.
正一、万村景区化建设的背景2017年5月,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一万个A村,其中,AAA级景区村庄一千个。A村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融合体",是中国乡村地区的又一次革新发展。A村建设是浙江后治水时代落实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景区带村脱贫模式是山西省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路径选择。以壶关县大河村为例,分析景区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河村采取村支两委带头、政策创新、多元投资、严格标准、拓展多元产业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脱贫成果,但仍然存在农家旅游客栈缺乏规划、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融资困难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带村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强化市场运作、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5.
七八年前,位于北京昌平十三陵天寿山深处的麻峪房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1999年后该村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兴办旅游业,如今旅游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麻峪房成了远近文明的旅游度假村,并被昌平区授予“模范旅游示范村”称号。  相似文献   

6.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先后到柯城区中央方村、近山村、荷塘村,龙游县马戍口村、浦山村,江山市大陈村,开化县龙门村等地调研“一村万树”行动。从调研情况看,这一行动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一村万树”行动是振兴乡村之要策、利民惠民之善举,已成为当前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大手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葫芦山庄发展一村一品的情况 葫芦山庄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街道笊笠村,是由辽宁宏业实业集团于2001年依托笊笠村的农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提高,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葫芦山庄是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案例,于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及潜力的重要指示器.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密度呈现东西弱、中部强的“哑铃型”的空间特征;A 级景区在空间上因资源禀赋和交通节点等因素的驱动,形成6个集聚区.集聚区空间分布不平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空间应采取“一心”、“四域”、“五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花园村已有69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经过30多年的创业拼搏,花园村实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成为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倡导的"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大康"的花园之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花园村存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既是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正花园村已有69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经过30多年的创业拼搏,花园村实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成为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倡导的"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大康"的花园之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花园村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既是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旅游由信息化逐步发展到数字化,再到旅游智能化直至当前的旅游智慧化,发生了一系列巨变。本文立足于北大荒景区智慧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现状,从智慧化旅游建设发展体现的三方面目标,分析景区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而从产业、专业、就业的层面提出人才培养“课岗赛证”模块化建设思路,以唤起教育界、产业界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游客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曲阜三孔景区的旅游形象。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曲阜三孔最深刻的印象是从空间上看依次是“孔府”“孔庙”“孔林”,从旅游吸引物上看分别是“文化”“孔子”;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服务管理、区域位置4个维度;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服务管理、环境氛围、旅游体验、旅游安全、配套设施5个维度。消极因素主要集中于景区管理、景区气氛、游客感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旅游大众化成为新常态,全域景区化悄然兴起。青山绿水是浙江省淳安县发展的灵魂,全县景区化是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的重点方向。淳安县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开拓旅游产品,改善基础设施,注重乡村风貌特色,推进标准化、智慧化,提升旅游品质,实现了旅游经济大增长。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土地总面积4232亩,有8个村民小组252户1112人。近年来,尤溪县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思路,一步一脚印,在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如今,半山村这个依山傍水的“薄弱村”已成为网红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地位的日益提高,全国各地大多成立了旅游局,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地级市和县市区旅游局四级服务体系,相继设立了旅游质监所,有的还成立了旅游执法队,并公布了旅游咨询或投诉电话,在引导旅游科学消费、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号码不统一,给游客的旅游咨询特别是投诉带来了诸多不便。国家旅游局曾在2002年就提出了旅游投诉电话实行全国联网的统一号码的设想;浙江省率先开通了统一的“96118”旅游投诉电话;海南省则开通了“800”免费电话受理旅游投诉。可见,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叫汪庆余,是湖北省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农民。我承包村乌云山水库已经近五年了,由于目前鱼市不很景气,每年压库的成鱼近万斤。自从乌云山建成了茶叶公园,发展旅游产业以后,我以水库为依托,利用自家房屋办起了“渔家乐”休闲及饮食服务,家庭收  相似文献   

17.
进入9月下旬,潞城市南流村14户经营“农家乐”家庭旅社的户主比平时更忙了。他们起早搭黑,叫来亲戚朋友帮助修厨房,刷墙壁,打扫庭院,准备以新面貌迎接“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让农家乐”既富农家又乐游客。南流村距潞城市高山流水风景区不足一公里。该景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虽然是生理性弱势群体,但在旅游市场上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因此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很有必要针对这三个弱势群体改进服务和设施。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弱势群体的弱点、需求和偏好的综合分析,聚焦旅游景区的具体项目,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上海农村经济》2011,(8):25-25
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位于崇明中部北侧,北依长江北支,南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这里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农业公园、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截止2010年底,全村国内生产总值830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1%,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西部伏牛山南麓的一个小镇上,“藏”着全国最大的香菇专业市场——西峡县双龙香菇交易市场。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香菇购销代理商长年驻守于此,从事贸易经营,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山乡“多国部队”,双龙镇也被称为是深山里的“联合国”。一个地处深山。人口不足3万的乡镇,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广泛青睐?寻根求源,不难发现,是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市场秩序和系统完善的配套服务,成为“多国部队”竞相涉足、“联合国”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