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钧腾 《环球财经》2010,(12):74-75
美联储不抽紧银根,中国想仪仅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很难,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进来套利,放高利贷,推高资产价格。中国此时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保护实体经济,让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涨至合理位置,增加劳动者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福利与保障,这样大众对通胀的忍耐能力才会提高,并且伴随生产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提升,通胀会有步骤地传导回美国,反而能够制约美联储滥发货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未来全球平均通胀上升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非常高。一方面,全球经济治理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长时间持续,无知和政府的短视会增大通胀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持续攀升的负债水平,都是值得警惕的信号。另一方面,全球化提升效率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农产品可能长期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一般价格水平中,资产价格的分量将越来越重,流动性所带来的通胀可能集中体现在资产价格上。  相似文献   

3.
张捷 《环球财经》2013,(3):28-30
美欧日想要债务贬值同时不发生通胀,就要使多印出的货币能够切实地买到好资产,放眼全球,惟一能够与他们天量印钞相匹配,并购买到的优质资产就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私有化,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渡过危机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樊纲近日出席“银湖宏观金融论坛”2009夏季会议时表示,近期中国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同时强调,大量货币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值得引起注意,建议财政政策继续宽松,不过货币政策需要谨慎把握。樊纲表示,目前粮价和猪价稳定,秋粮预期也丰收,在国际粮价倒挂的背景下,中国近期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大量货币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樊纲认为,一旦资产泡沫增多,投资者就会谨小慎微,市场就容易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5.
刘煜辉 《西部论丛》2010,(11):23-23
中国央行时隔34个月,终于再次启动加息。其实半年前,央行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决定了。中国的负利率持续了太长时间,按CPI的公布值算已有7个月了,若按真实通胀水平算,幅度和持续时间要远比这个大、长。负利率恶化资产泡沫和通胀,按照哈耶克的理论,资源错配和不当投资会不断发生。楼市的现状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过度金融化市场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在美国等国家出现持续通胀的重要原因。美国在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过度金融化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对传统经济学经典理论和货币政策调控效能已产生明显冲击。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治理源于虚拟经济层面的通胀,宜与有效金融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借鉴里根政策以抑制通胀报以极大的热情.而里根时期的滞涨同中国当前通胀是否相似,将里根政策移植到中国弄否产生抑通胀、保增长的效果?弄清这些问题是借鉴里根政策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系统分析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主要政策、中国当前通胀态势、中美通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借鉴里根政策的策略.文章认为适当的紧缩政策、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分行业的政府投资政策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24):13-14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3日】中国央行日前发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由于服务价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的潜在风险须要关注,这一判断是对争论数月的“防紧缩还是防通胀”问题给予明确答复。  相似文献   

9.
黄杨 《环球财经》2008,(10):56-57
《环球财经》:次贷危机爆发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名誉主席梅拉梅德一针见血地指出,关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 反观我国,由于监管机构在高通胀压力下采取收紧信贷的措施,这都加大了银行发行证券化产品的需求,以盘活资产。那么我国的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管资产证券化市场?  相似文献   

10.
物价稳定而资产价格波动频繁是近三十年来很多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人把这一成果归结于央行只关注通胀这一目标,即通胀目标制的实行。但进入2009年以后,多国包括中国在内,通胀又开始兴起,这引发了货币政策是否要对资产价格响应的重新思考。本文对货币是否要对资产价格响应的英文文献做了综述,为国内分析这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爆发后,为帮助中国经济重新回归稳健增长路径,中国政府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计划。时至今日,离救市计划最初推出已历3年有余,本文考察次贷危机前后(即2008-2010年)中国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变动,结合在此期间资产价格的表现,试图从资产价格的角度分析中国版救市计划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资产价格在庞大经济刺激计划的提振之下迅速止跌回稳,但通胀形势也发生逆转,通胀压力剧增,当初的救市计划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比较突出,并且还出现了通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因此,我国政府针对对外贸易采取了一些更加严厉的政策。 本期德勤视点的主题即关注新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德勤专家为我们分析了政策变化的关键点,并对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谭谈 《中国经贸》2009,(17):82-83
在中国经济刚刚从“危机”底部走出,出现可喜回暖的过程中,楼市、股市出人意料的强劲反弹也引发人们关于“泡沫化”的担忧。人们在迎来尚不稳固的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被迫接受资产价格“泡沫化”与通胀预期的副产品。虽然适度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可能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木下智夫 《发展》2010,(2):39-41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软着陆,但通胀压力依然。控制通胀、调控房价,仍是政府首要任务。对港股的沽压,主要来自美国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扩大和加深。宏观经济及各国政府政策面的变化还在主导着股市。所以,在操作上首先要想到防守或者守中有攻。我们的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善文在2008中国(北京)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说,中国在2004年、2007年至今出现了两次明显通胀,二者相似之处首先是通胀水平快速上升,且突出表现为食品类价格急速上升;其次是GDP缩减指数大幅上升,2008年的GDP缩减指数比2004年要大得多;再次是国内通胀都伴随着国际产品价格上升;最后是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愈益深化让通胀中的各国经济变得同体凉热,中国2007年由需求拉动的通胀风险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更多地向输入型通胀转变,“内忧外患”的经济局势考问着政府和企业  相似文献   

18.
加息还要不要继续? 没有哪个正常国家的政府会对通胀放任不管。但不幸的是,现在发生的通胀是美国人造孽而成,而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事;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痛苦,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中国一家。  相似文献   

19.
张卯 《宁波经济》2009,(6):50-51
在通胀过程中,黄金的表现与通胀最相关。全球经济前景黯淡,股票、房产以及大宗商品等资产都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在目前各类资产市场波动加剧,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黄金以其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备受投资者的青睐。黄金市场从2001年开始的超长期牛市依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6月12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宏观调控、巨额顺差、人民币升值的泥坑中不能拔足,最后将是中国经济的全面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