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国家更是将2020年定为决胜小康的关键时刻。在决胜小康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引发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建设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郑重的提上了日程,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个激昂向上的大主题,影响了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以及乡村旅游。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和载体,田园综合体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性的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理论构想、是实践指导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动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理念突破和物质载体。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劣势分析并提出一些科学性的对策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科研人员全面认识田园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彭勤敏 《特区经济》2020,(3):144-14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田园综合体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田园综合体内涵、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协同理论探讨了田园综合体模式中蕴含的主体协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协同主体的不同,创造性地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四大发展模式,总结了其成功发展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田园综合体是新历史时期城乡融合的高级形态,尤其在城市近郊发展起来的田园综合体实质上是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推进城乡统筹,进而在乡村大地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制度改革、社会治理结构改革、新型乡村社区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综合要素变革而形成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本文以成都市近郊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分析并探讨其建设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园综合体这一助力乡村发展的旅游新兴模式,自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就受到了各学业界人士的重点关注。面对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大环境,田园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也势在必行。首先,本研究团队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总结归纳法等对温州市三家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了调研和资料收集。其次,对“田园综合体”进行内涵阐释,并以“全产业链理论”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温州市三家省级田园综合体的现状,揭示发展成因。最后,从现代产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三个方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甘肃而言,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一次新实践,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把田园综合体建设同现代农业、城乡融合、脱贫攻坚等工作结合起来,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实践中积累新经验、创出新路子,确实需要下功夫深入研究,努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特点,并基于分析田园综合体的运行机理、规模形成、资金引进、利益链条、产业扶贫等的作用机理,探索了田园综合体是如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构建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图,进行了路径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 《中国合作经济》2013,(7):19-31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主要是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一体化经营、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发展服务平台.在推进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7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到忠县调研,专程前往"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要求忠县用好"金字"招牌、立足"田园"本质、做好"综合"文章,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佼佼者、乡村振兴示范园。"三峡橘乡"是三峡库区和重庆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不仅承载着为乡村振兴进行国家试验的重大使命,也承载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两地""两高"目标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体”CBD,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它的建设符合垂直城市发展的模式,在中国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中国正在施工中的综合体是已建成综合体的四倍,而规划中的综合体规模,大概又是在建设的四倍。也就是说,16倍于现在数量的城市综合体将矗立在中国东西南北的城市中。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广州天河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户宅基地改革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该政策的满意程度。从农户视角分析其对宅基地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政府宅基地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西省807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补偿政策满意度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收入、人口、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因素对农户满意度会带来正向或负向影响。其中,农户对基础设施、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的成本效益分析、乡政府行为满意度以及村集体决策透明度对于宅基地改革补偿政策满意度具有较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郭瑶  方金 《科技和产业》2019,19(7):100-107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户满意度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96份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ISM模型分析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农户满意度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政府投入力度、政府监管力度、政府人员服务态度、农户参与度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了解程度等8个因素影响。因此,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有助于提升农户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益究竟如何,可以通过组织绩效来研究。通过查阅历年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的学术文章,发现对合作社绩效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为此,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改进对策4个方面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住房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5个方面研究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目前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治理资源、资金投入、劳动力结构、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尹芳霞 《科技和产业》2022,22(5):218-223
农牧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是评估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角,以西藏农牧区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146份问卷调查资料,对农牧民在安居工程、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体等7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和需求满意度水平。结果表明,农牧民对公共服务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不同类型和不同项目之间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农牧民对教育和安居工程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对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对文体、就业和医疗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低。据此,提出以人为本、阶梯式供给、利益表达和绩效评价等优化配置政策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数据分析北京市农民收入现状。结果表明:2015—2021年,北京市乡村常住人口收入逐渐可观,但是乡村空心化、乡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稳定、乡村居民收入增幅不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为实现农民增收,应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完善农民培训、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治理北京农村生态环境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基于北京市3个村的问卷数据,从北京农户的个人因素、社会网络因素和家庭经营因素共14个指标入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农户的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是否为村委干部、家庭年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家庭劳动力所占比重对北京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认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具有高素质、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事业至关重要。以三亚市农民为调查对象,首先调查三亚市农民对图书信息需求的现状,在这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分析研究农民对图书信息的需求动机,并利用IBM SPSS19.0软件对需求类型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三亚市农民需求动机包括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丰富个人社会文化生活和提高个人日常生活质量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公益林保护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探讨影响公益林保护农户行为的路径和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其影响路径是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农户行为态度、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因素通过其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是偏弱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中对农户行为所起的经济杠杆作用还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目标导向行为理论,以249份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正面预期情绪和感知行为控制通过行为欲望对行为意向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负面情绪通过行为欲望对其参与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具有消极影响。提出要强化情感效应,重视正向情绪引导;完善乡村旅游引导和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农户获得实质性经济收益;把握乡村原生态,消除农户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治理关乎乡村振兴的成效,农户的参与与否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效。基于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对福建、安徽、陕西三省的529位农户进行了调查,采用双栏模型检验家庭人口流动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及其支付额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额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不同省份区域人口流动对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