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海 《山西农经》2024,(4):163-165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国家对农村水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知。在此背景下,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针对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针对城乡关系发展失调而做出的针对性举措。本文通过辨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科教文卫五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7年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水利现代化的"泛在性、法治性、文化性、公众性、可持续性、智慧性、和谐性",文章以研究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目标。[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功能分析法,从水利现代化的特征内涵出发,结合陕南水利现代化需求,构建了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在选取上涵盖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管理、水利发展能力5个准则的陕南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代表了水利工作的所有内容包括5个大体系、17项指标。并对陕南地区的现代水利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陕南地区水资源保障实现最好,实现程度为84.67%;生态环境保护次之,实现程度为79.65%;防洪减灾体系位列第三,实现程度为72.60%;水利管理及水利发展能力实现程度较差,实现程度分别为66.74%和54.25%。[结论]陕南水利管理、水利发展能力问题已经成为陕南现代水利发展的明显短板,亟需提升。采用上述现代水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现代水利发展水平所做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具有全面性、先进性、可比较性、计算简单、定性定量有机结合、便于操作等特点。研究成果对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的水利现代化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参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宿城区实际,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及宿城区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值。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确定宿城区现状年(2010年)各项指标的实现值,并对现状年水利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状年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得分只有71.61分,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尚有一定差距,其中,发展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防洪减灾能力、农田水利保障能力相对较低,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评价相对较高。最后,针对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六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丹平 《水利经济》2006,24(3):18-21
根据水利院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构建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指标规范化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排序并对某水利高校实验楼项目进行了后评估,为水利院校进行项目后评估提供一种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利科研单位作为水利事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为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要求,需要构建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公平与科学的绩效考核。基于新时期下国家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要求与水利科研单位特点构建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灰色聚类方法中的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科研单位绩效考核的等级评价,以J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例作实证分析,评价得到水科院的绩效考核综合等级为良好,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水利科研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晰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发展,总结出我国水利发展相关概念和评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探讨水利绿色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丰富水利发展理论体系,为缓解资源、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解决新时期水安全提供路径建议。[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水利绿色发展相关概念、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两个方向,进行水利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综述与探讨。[结果](1)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涵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景观与水文化提升和水旱灾害防治等; (2)生态要素相关评价指标在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体系中越来越重要; (3)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中区域内部差异性分析有待加强。[结论]水利绿色发展的研究重点方向:(1)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理论体系; (2)兼顾指标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维度性,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3)重视水利绿色发展理论应用与农业、旅游业、文化行业等相关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参照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对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始步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在评价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划评估是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规划评估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文章着重对规划评估内涵、类型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规划评估方法选取、指标筛选程序及其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评估为例,尝试性探究层次分析法在重大工程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并对规划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规划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对于转变农业农村生产方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基于甘肃省2019年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建立一个2层6类共26个指标的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获得评价指标初始值,再将各个指标标准化并确定各指标的阈值。构建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初始权重,进一步得出组合权重,最后利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博兴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0.743,说明目前博兴县农村水利建设处于现代化中等水平,与博兴县实际发展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从适应世界供给体系加快调整优化、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和开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新局面等3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从供给质量、供给效率和发展动力等角度提出了新时代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从不断健全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等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张盛文 《水利经济》2012,30(2):49-52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以人水和谐理念为核心,进一步认识现代水文化内涵,并通过3个层面,增强精神形态、制度形态、行为形态和物质形态水文化的建设,努力构筑"和谐、民本、责任、求实"的现代水文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快速发展、农村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明显加强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农村水利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不活、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等方面分析开展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并从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其他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补强短板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江苏省2017—2020年典型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成效,建立包含架构层面、运营成面、成效层面的定性定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SBE美景度评判法等对江苏省典型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定性指标评价的平均值占总评价值的79169%,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占总评价值的94995%,显示了近年来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显著。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水管单位改善当前的精细化管理运营模式,促进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内涵,从水利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厚、发展动力强劲、管理安全高效、综合效益显著6个方面,构建包含23项主要内容、52项评价指标的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将评价结果分为3个等级,从而构成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评价体系已初步应用于首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工作,征集遴选出30个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公布了第一批重点推介的10个标杆景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现代化需要水利现代化的支持和保障,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水利现代化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提出中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动态的观点,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和水情,基于水利自身发展规律分析,从制度创新角度研究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多维动力管理模式及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江苏为例,提出了江苏水利现代化发展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