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05,(6):17-17
据统计,我国长年进城务工和经商农民的人数达到1.4亿,每年还不断有新的务工者进城来寻求他们的梦想。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渠道。对于那些即将准备进城的务工者来说。选择自己适合来坐的交通工具极为重要。不管是来坐火车、长途汽车还是轮船都要了解和注意些常见的事项.这样才会在旅途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本刊简单介绍一下来坐火车、长途汽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将要出行务工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经济建设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除进城务工和从事非农产业外,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农民进城 城乡双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业歧视形成之根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智勇 《农村经济》2005,(4):123-127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之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服务体系等,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1.19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1.48亿人,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在2.1亿人左右.今年上半年,外出劳动力同比又增加867万人,增长8.1%.从结构看,外出劳动力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平均年龄为31.3岁,男性占66%,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年,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1.3年.从流向看,主要是中、西部流向东部,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占87%.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须趋势。农民进场面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是农民进城务工,如何能在城镇找到打工就业的岗位,或是通过创业的艰苦奋斗,实现劳动致富的理想,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本刊特向读者推荐《“时间差”经营法圆了他的百万梦》一文,希望大家能从经济值的事例中得到启迪,开拓自己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民工欠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农民工目前是建筑、采掘和一般服务业的劳动者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非农产业各个领域的辛勤劳动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学者探讨的论题。本文通过探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现状和成因,从法律角度提出关于这些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应当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四川省社科院秘书长、研究员唐洪潜近几年来,长期禁锢于土地上的农业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走出农村社会,到城市务工经商,形成一股强大的"民工潮"。对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人斥为"盲流",我认为称之为劳动力异地就业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是农民增收.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对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户籍在农村,就业在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流动性很强,有的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2669万人,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依据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验事实,在农民理性人假设下,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务农的两种选择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人微观决策问题,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工问题及其成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三分之一(约1.6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他们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被称之为农民工。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约为1.2亿人,其中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他们及子女由农村  相似文献   

13.
贲成龙 《农村经济》2007,(11):86-88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南通地区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回流现象加以分析,认为新形势下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回流产生了重要作用.进城务工农民的回归不仅振兴了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而且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城市圈的方针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要靠组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琳 《农业经济》2005,(1):37-38
过去农民增收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发展商品性农产品生产,靠增加产量和价格放开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农民从非农产业中得到收入;三是进城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乡镇企业不景气,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不畅等原因,使农民增收渠道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不利于农民的变化,使农民收入增长的脆弱性、约束性和波动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小城镇本身只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衡量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成效,应该以为农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吸纳了多少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少非农收入为标准。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大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又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势必将人为地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大约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市。当前,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累计已近1.4亿。但是,由于受制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仅仅完成了"一半的城镇化"。农民工总体呈现出"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水平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基础素质之一,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们转向非农产业后的生存与发展。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应该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内容。一、文化水平是决定农村转移劳动力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2005年暑期,笔者带领学生对河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