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八省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口年龄结构也在逐渐改变,居民消费也有所变化。本文利用民族八省区2000年~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同时间段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不同;其次,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生命周期理论的预期,城乡收入差距、实际利率、城镇化率和居民受教育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增加,而人均实际GDP会降低居民消费率,总体来说,对居民消费率的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各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差异影响及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带宽理论出发构建兼顾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推导出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设定下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实证结果表明,儿童抚养系数的变动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影响较大,其上升会降低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并提高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提高中、西部十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几乎都没有影响。此外,部分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受周边省份居民消费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居民收入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视角,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及年龄结构差异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期消费整体偏低,中年期消费倾向于居住支出方面,青少年期消费与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关联;从区域来看,高收入地区老年期人口消费不足,中、低收入地区的经济环境制约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从居民收入差异来看,整体上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体现在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教育娱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上。总体上,缩减居民收入差距及提高老年期人口消费比重是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更准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以消费者跨期最优消费理论为基础,结合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可推导出包含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居民消费函数。考虑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别采用2002—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城镇和农村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消费的关系在城乡之间的异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构建社会保障引导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国陆续经历以出生率降低、劳动人口缩减、老龄化加剧为特征的人口结构转变。人口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极大影响,而宏观变量与股市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人口结构转变对股价的影响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生命周期角度梳理人口结构与股票价格两者的影响机理,结合4期OLG推导数理模型,用30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储蓄、人力资本、收入等的作用下,劳动年龄人口比与股价显著正相关,老年人口比与股价显著负相关,储蓄、收入与股价正相关,人力资本与股价U型相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完善的人口与金融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珍 《西部金融》2022,(1):39-43
本文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房价影响居民消费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3-2019年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房价对陕西省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比、房价和陕西省居民消费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老年抚养比提升、房价上涨均会降低居民消费,其中老年抚养比提升不仅直接降低居民消费,还通过房价的间接作用进一步减弱居民消费,中介效应的存在将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负向影响扩大了38%。因此面对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一方面要提高生育率,实现人口结构的再平衡,另一方面应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房价稳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相似文献   

10.
选用Leslie矩阵人口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得到: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前后达到峰值14.2亿左右,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在2033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15.2亿左右有较大差别;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朱庆 《西部金融》2007,(3):35-36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本框架,探讨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产业结构与工业污染排放物之间都呈现较强的正相关.随着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我国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东部地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烟尘污染之间也呈现正相关,但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环境污染影响不显著,说明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对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有所控制,同时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等措施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 2014年分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这种特殊国际收支结构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1990~2008年全国层面和1995~2008年省级层面的数据,分别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和动态面板的GMM估计方法,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全国层面的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老龄化是中国近年来人均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对老龄化不同影响渠道的研究则表明,当前老龄化主要是通过生产渠道对碳排放的增加产生促进作用,而消费渠道的影响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描述陕西省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变动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变动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变动对陕西省城乡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变动的具体影响,得出陕西省城乡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不断缩小,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乡收入差异、城乡消费差异和恩格尔系数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视角,系统考察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能够对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效应对环境污染也起到降低效果;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由此,东部地区应利用先发优势促进制造业集聚向规模化、环境友好的产业集聚模式发展;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制定合理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合理发展来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模型为基础,引入相关人口变量建立动态的Panel Data模型,利用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较为显著,且与人口因素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来说,老年抚养比和人口性别比提高会减缓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城镇化的提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当前人口发展状态下,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层级消费在我国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常晔 《西部金融》2014,(10):36-40
本文利用VEC模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CPI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深入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需求及CPI的影响机理。得出如下结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房地产价格与物价水平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房价上升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先负后正、物价上涨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物价水平的上升无明显影响等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简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