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出于掠夺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及与俄国争霸东北亚的目的出发对鸭绿江沿岸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将掠夺鸭绿江沿岸的森林资源计划转入实施阶段.1905年,与清政府签订《中日合办东三省事宜条约》,日本获得在鸭绿江右岸建立木材厂的权利;1908年,成立了中日合办公司——鸭绿江采木公司...  相似文献   

2.
通过民国时期相关档案资料的内容,分析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开发情况、森林资源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学者们对于东北地区在全国所处于的战略地位的认识水平有着较早且极为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在20世纪20年代到"九·一八"事变前后时期,就从东北经济力的现状、东北经济力的将来、东北经济对于中国本部平时的重要性、东北经济的战时重要性等多个角度均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也简要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当时对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掠夺与开发情况。这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加深对于东北地区今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整体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变迁:从利用主义到构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随着全球区域化,特别是东亚区域化的快速发展,日本贸易政策新动向值得关注.本文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为基础,通过历史逻辑演进的分析,提出了日本贸易政策正在经历由"利用主义"向"构建主义"转变的观点.日本贸易政策的这种转变必将左右日本政府在未来制定贸易政策的新思维,这对于我们制定相应的东亚区域化政策和应对日本有关政策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二、刚解放时的东北工业新中国成立前,从全国的工业状况看,东北地区工业尤其重工业基础比较好,但东北地区工业属于殖民地型工业。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一些重工业投资建设。据1943年的统计,东北地区的钢产量为87万吨,铁产量为170万吨,分别占当时全国产量的95%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如何利用装备制造业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交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我国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补性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并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俄两地的各种政策扶持下,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与俄罗斯不断开展贸易往来。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对俄贸易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对俄贸易竞争力是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提高在与俄贸易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研究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运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对俄贸易竞争力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本贸易的发展,战后日本把"贸易立国"作为"不变国策"。然而2012年末安倍再次担任首相,并于2013年制定了安倍经济政策,其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复苏的效果,但对日本贸易并未起到拉动作用,2013年日本贸易额下降,贸易逆差继续加大。今后日本贸易的发展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8.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公开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殖民统治,他们除了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残酷的统治和掠夺之外,还把东北的教育作为其对东北人民思想文化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殖民奴化教育视为其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统治东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全国对俄贸易中,东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美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末,日本处于恢复时期,经济相对落后,对美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当时,美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大量地占据着日本市场.但是,六十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现代化时期,其工业生产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有了迅速发展.于是日本开始向美国增加出口工业品,以平衡两国贸易收支的逆差.这样,六十年代初期已基本达到了日美贸易收支平衡.而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收支首次出现3亿美元的顺差,成为战后日美贸易的一个转折点.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被列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且它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的经贸有较长的历史,其中,输出多为土特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输入多为生活用品及工业制成品是清末东北地区经贸的基调;民国时期的经贸比清末时期有大幅度提高;伪满时期,由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导致东北地区的经贸彻底被日本所垄断。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努力开展与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与沿线各国来往日益密切,经济联系加强。东北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关键点处,又以雪景等旅游特色产业闻名,在日渐紧密的国际关系下,东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受新因素影响,面对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通过研究黑吉辽三省旅游产业,发现东北地区旅游业因旅游资源、社会经济、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等影响,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显著。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实现规模与效益统一,是东北地区旅游产业迎合"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分析我国东北三省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其经贸合作前景进行展望,目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引进更多的外资,加快东北三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及升级换代,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描述地方政府的"掠夺之手"模型出发,在"掠夺之手"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存在"掠夺之手"的情况下,政府行为是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阪江滋贸易株式会社是在日本的爱国华侨商社,本商社创办于1943年2月,在日本的各华侨商社中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综合性贸易商社.我社在日本贸易界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因此日本的有名商社和厂家与本社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与本社有交易和贸易往来的批发商用户分布于整个日本.同时我社与香港、新加坡、泰国、美国和地区等均有贸易往来.我商社从创办以来重点是与祖国的贸易上,因为本社创办的宗旨是发展中日贸易和密切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联系.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具有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是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与投资伙伴。目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我国振兴东北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共同推动下,跨国经济合作是进一步带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吉林省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日本的经济交流合作是十分密切的。日本与我国吉林省地理位置临近,已成为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尤其是在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的大形势下,吉林省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已日益频繁,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本文就吉林省和日本经济合作中人才需求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国、日本均是当前的贸易大国。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外贸发展与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比研究了二战后日本、德国发展外贸的策略,认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德国进口对等等贸易策略,对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同时稳定外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借鉴作用。同时,本文通过比较日德两国在汇率升值压力下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效果,指出我国应坚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汇率问题上绝对避免重蹈日本"广场协议"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谭骥 《大经贸》2011,(2):24-25
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调整,日本经济逐渐崛起,随之而来的是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潮. 其中,日本三菱地产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的美国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被美国媒体形容为"买走了美国人的灵魂".事实上,随着日本出口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日本当时在北美制造业大规模的投资,其主要目的就在...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力抢占中国东北,旨在将东北沦为日本对外扩张的战略基地.在日本侵略者加紧制定经济掠夺政策的同时,1932年7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在日本关东军的卵翼下诞生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在其存在的十四年间,在关东军的控制下,对我国东北进行了疯狂的金融掠夺,垄断、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并以攫取练北的战略物资、榨取东北三千万民众的血汗,为关东军筹集巨额军费,为日本法西斯战争加油输血,支持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高虹 《商业时代》2008,(15):40-41
1955年,日本"入关"后.政府面对贸易、资本自由化的压力,运用政府的力量,并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理论来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政策,最终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本文对此作一回顾.以期对我国入世后的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