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芬 《杭州研究》2010,(2):112-118
城市生态危机对城市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的生态治理理论——生态危机的角度,揭示了当前杭州生态危机的征兆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杭州治理生态危机的路径,政府作为、公众参与、改善民生,是预防、治理城市生态危机,又好又快发展杭州经济、社会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谌远知 《杭州研究》2009,(3):145-151
城市的同质化日益明显,每个城市都需要有自己鲜明的品牌来做宣传,提升自己。杭州选择设计城市标志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独树一帜,很富开创性。杭州城市标识(以下称杭州城标)是杭州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杭州社会发展中绽放的一朵非同寻常的“奇葩”,是一份属于杭州的特殊光荣。城市标志是杭州识别符号,是杭州最有效视觉传送手段,是杭州城市的眼睛;杭州城标是杭州城市的人格标识,是经营城市品牌和城市的信誉的载体。杭州城标的法律保护可以从取得商标专用权、特殊标志权和建立备案制度、许可使用制度等方面来实现。如何把杭州城标用好和保护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把美好的想法以最优的面貌运用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数传统城市在近代较少受到西方冲击,更多保留了其自然发展的特点。本文以太原为我国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考察其近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在职人员为代表的太原市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贫富差距。民国太原近代化变迁卓有成效,并且对市民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由于发展工业的需要有所限制,并因资本的集聚使贫富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近代化是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但受资料类型与固有研究范式所限,城市的近代转型往往为人忽视,表现为近代城市研究中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自发演进因素,对中国城市演化所蕴含的特有模式与机制缺乏讨论,因而城市近代化的研究相对游离于中国城市史的整体脉络之外,对明清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2,(14):50-51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文明的对话以血与火的方式在进行,宁波人民勇敢、智慧地抵抗入侵者,描绘了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一章。被迫开埠通商,宁波这座城市经历了抗击与挫败、开放与融合的过程,在西风东渐中风气先开,成为早期中国近代化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姚如青 《杭州研究》2010,(2):95-101
京都是日本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与杭州有较多相似的特点。本文通过城市发展指标的综合比较,从整体上判断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京都20世纪70年代中期左右的水平。梳理京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对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从杭州在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的问题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杭州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丁宁 《魅力中国》2013,(29):111-111
1861年镇江开埠,设立了英租界。镇江英租界在市政建设、管理等方面,采用了英国较为先进的城市管理的方法,从客观上大大促进了镇江的城市发展。对镇江的城市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炳坚 《浙江经济》2006,(14):46-47
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杭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江南城是杭州市的三个副中心之一,更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进一步明确江南城萧山区块发展的功能定位,加快江南城与杭州主城的对接和融合,对提升杭州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大都市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超  李世林 《魅力中国》2010,(29):304-304
成都自建城以来,一直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自身条件和外力的影响下,成都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成都在晚清时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成都城市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会展业成为推动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确立,为杭州会展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活力,为杭州会展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杭州会展业所拥有的优势及杭州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9,(3):F0002-F0002
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的建设,无疑将成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发展的助推器,拉进杭州与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杭州单打独斗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将和“长三角”城市牢牢捆绑,参与地区、世界城市群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陈劲 《杭州研究》2007,(1):88-105
本课题从理论深度上挖掘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并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础上加以创新,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突出杭州特色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现在所出的阶段作出评价;同时通过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分析杭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也通过与国内其他典型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比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特征和优劣势;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推动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是杭州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作者分析了杭州旅游业发展较快,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杭州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强大优势。要使杭州经济型酒店健康发展,第一,要借鉴国外经验,可以采取集团化、连锁经营形式;第二,注重品牌差异,做好市场定位;第三,多渠道培养新人和综合性复合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找杭州的经济性型酒店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城市近代化是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但受资料类型与固有研究范式所限,城市的近代转型往往为人忽视,表现为近代城市研究中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自发演进因素,对中国城市演化所蕴含的特有模式与机制缺乏讨论,因而城市近代化的研究相对游离于中国城市史的整体脉络之外,对明清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缺乏解释力。以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上海为例,近代上海研究向来重租界而轻华界,往往着重展示上海异化的一面,其研究结论很难对中国近代地方城市研究产生普遍性的启示。以上海县城为代表的华界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西延至陕西境内后,改变了陕西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人员的往来和物资的集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铁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潼关、同官、绛帐、蔡家坡、耀县等城镇的发展,表现在这些城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工商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陇海铁路的通车导致传统商路改变,使三原、泾阳、虢镇、风翔等一些传统商业城镇衰落.陇海铁路是加速陕西近代化的重要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董建平 《浙江经济》2004,(20):48-49
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发展旅游有着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杭,对杭州旅游发展寄与殷切期望。1992年底,小平同志来杭时,对杭州的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在缅怀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发展杭州的旅游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如今城市建设的新型理念,智慧城市的提出对城市建设而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智慧城市科学的内涵,同时从智慧城市管理、规划及设计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了对智慧城市应如何规划以期促进各个城市发展,改变我国传统城市的研究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的最主要基地。现代高等院校从一产生起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越来越呈现出水乳交融、互动共生的关系。本课题以杭州当前高教园区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为考察对象,结合国际发展经验,从学理层面研究杭州城市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关系,并据此提出若干发展建议或对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物理学意义上的"聚变"与"裂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申到两种典型的创新发展模式——杭州"聚变"模式与纽约"裂变"模式,分析了杭州和纽约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城市总部经济的创新发展理念、产业优势、政策计划三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聚变"和"裂变"模式的内核,为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