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议程在公共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政策议程的设置对于社会问题能否纳入政府议事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规范政策议程设置,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由于我国政府自身内部结构不足和公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陷入利益表达的困境,导致政策议程设置中社会公众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政府也无法处理好公众的利益诉求。同时顺应时代出现并不断成长的利益集团,逐渐成为了社会公众表达自身公共利益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益集团自身特性以及其如何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发挥作用,这都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两个市场所组成.经济市场的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政治市场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和政治家、政府官员,而国防市场作为经济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其主体是国家、军工企业.它与经济市场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概括国防市场与经济市场、政治市场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国防市场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实施国防经济的市场配置,对于更好地实现国防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波 《现代商业》2007,(23):180-181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两个市场所组成.经济市场的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政治市场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和政治家、政府官员,而国防市场作为经济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其主体是国家、军工企业。它与经济市场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概括国防市场与经济市场、政治市场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国防市场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实施国防经济的市场配置,对于更好地实现国防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贸易政策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政治因素在美国的贸易政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游说、集体行动、政治捐款、社会问题等影响政治决策过程,实现收入再分配.同时,各政党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考虑中点选民的利益,将贸易政策作为竞选拉票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倾销政策的决策反映了需求者(进口竞争性产业)利益诉求、政府主导决策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在政治稳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目标取向.贸易自由化是我国选择反倾销政策的重要客观原因,经济利益集团在反倾销中只具有"边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反倾销政策供给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年来房价飚升、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投机愈演愈烈等房地产市场问题的突出,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但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收效甚微。归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房地产商等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向政府游说影响政策的执行。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地方的政绩,替换、抵抗、有选择的传达中央的公共政策,以致于这些政策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搏弈,从而得出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黄锡成 《新财富》2007,(6):22-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决策中应当准确把握政府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这是保证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也是股改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也是提升公共决策合法性基础,防止公共政策偏离、保证公共利益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贸易政策是各种理念相互交锋、各种利益集团彼此博弈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贸易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对日益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阐释了利益集团在美国贸易政策嬗变过程中的政治表现。20世纪80年代后,“利益集团”模型成了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它的“政治献金”模型,更是给出了任何贸易保护的产生都是利益集团、政治家和选民之间均衡博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商》2014,(36):70-71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价值取向,其代表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了公共部门最核心的伦理价值。但在现实中,政府内在侵蚀性的增加以及工具理性逐渐扩张和价值理性慢慢缩小的趋势,使公共伦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必将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的失衡,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发现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伦理的价值观,建立起符合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从而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情况逐渐凸现。第三部门兴起,逐渐成为与政府和市场比肩而立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公共产品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讨了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弥补政府不足、提高效率、协调政府关系、纠正政府市场失灵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也应摆脱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相似文献   

12.
刘李镇 《商场现代化》2012,(23):262-263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能够引导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正确走向,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与稳定。而具有自利倾向的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与行为选择往往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损害公共利益。为此,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对政策的良性输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及公共物品自身特征,长期以来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为政府单一供给;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演进以及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理论的提出,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市场逐渐开始进行公共物品供给,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物品供给这一经典社会问题,以政府与市场两个供给主体为研究视角,在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对于公共物品在供给动因和供给可能性上的不同,并就这两种模式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实质性差异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针对政府与市场这两个主体提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的各级政府也成为多元利益主体的一员,也要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它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确保人民利益的满足。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政府组织和官员可能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与自身目标宗旨相背离的非正当利益。这就使得政府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时不时地会陷入利益困局之中。而在当今社会,整合各方利益,规范政府决策,加强决策监督,提高政府官员素质,是使政府走出利益困局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经济学理论,任何使用土地和建设行为都有动机,非公共利益主体的动机是寻求个体自身的最大利益.但由于外在性的存在,个体利益部门对公共物品的供应和共有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对市场失效进行干预.以上经济规律反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表现为利益集团和和个人使用土地或建设行为,目的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外在性相联系的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无处不在,且在实践过程中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平衡.比如在土地和水资源的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造等方面就会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城市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土地的过度开发会对公共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各种利益集团也不可能无偿建造道路、广场和绿地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和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余倩颖 《商》2013,(19):234-234
公共决策的水平关系着公共利益的实现与否,涉及到人民的福祉。而政治家追求预算最大行为的存在是我国公共决策的一大缺陷。本文对该政治家行为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改进政治家行为角度完善公共决策机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的有无效或低效供给是市场失灵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自由竞争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下,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往往使得市场缺乏供给动力,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部门实施适当的政策手段以合理调节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尹燕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81-281,283
公共决策部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某种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找出并确认该公共政策问题是制定公共政策的第一步,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准确地判断和确认问题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和产生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出发,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论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及其确认条件,以期对公共部门在面对公共问题时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确保公共政策对症下药,制定出基于现实基础上的优良政策做出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9.
梁学平 《商业时代》2012,(3):111-113
作为公共财政理论中的基础性概念,"公共物品"概念广为人知,业已成为政策话语体系中的常识性用语。尽管如此,对公共物品内涵的理解始终存在着很大分歧。总的来看,对公共物品内涵的诠释,无非是仅从消费特征,或者供给特征,或者外部性特征角度来进行的。然而,基于不同角度的诠释,公共物品的内涵会有所不同,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问题。因此,公共物品内涵的诠释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审视,并要与公共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以及公共经济活动的目标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就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改善及供给结构的优化过程。针对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短缺成因和政府改革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要求政府既能够承担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又能够理清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机制、健全农村公共物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多元化,从而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