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国相继采用了刑法保护手段,我国也设立了侵犯著作权罪,对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予以严惩。文章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如何考量情节是否严重、当事人和解对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有何影响等相关法律问题,并指出由于实践中侵权行为的复杂性,不能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作过于绝对的理解,应充分考虑到侵权行为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等各项因素,避免因机械地适用有关规定而导致刑罚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规定直接来源于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认定中的疑难之处,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刑法二百一十七条表现出滞后性.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著作权法>后,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也出现了不能衔接的情况,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知行 《特区经济》2023,(3):113-116
《刑法》第217条规定了“复制发行”是侵犯著作权罪四种行为方式之一,这也是实务中该罪最常见的行为方式。然而,复制行为与发行行为的定义仍有较大争议,特别是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复制发行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不仅如此,由于该法律条文中“复制发行”间没有标点符号,故此前复制行为与发行行为间应是选择还是结合关系不甚明晰,理论上也存在多种观点。但此后最高院出台多条司法解释明确了两者之间关系。但关于复制发行的司法认定,仍存在众多司法争议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作出了一些探讨,对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关于网络小说著作权的保护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文章首先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作出专业的解释,然后分析国内网络小说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人维权的难度作出概括,综述目前我国对网络小说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最后完善我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建言。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小说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但是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5.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6.
7.
臼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宣布自2004年12月22日起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大大降低了对假冒注册商标罪等4种犯罪行为刑事制裁的“门槛”。  相似文献   

8.
齐皇 《黑河学刊》2012,(1):100-101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依据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笔者认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已满16周岁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朱梦雷 《魅力中国》2009,(27):42-43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于人们对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成果所享有的权利。我国自1997年刑法修订设立专节的侵犯知识产权罪以来,人民检察院已经依法起诉了一批涉及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司法实践看,尚存在一些困扰司法的突出问题,本文拟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蒋祎 《特区经济》2008,(7):248-250
2001年10月颁布的新著作法在我国确立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实施7年来,由于我国实施该制度的基础经济、文化条件尚不具备,行政措施尚需进一步强化,因而实施效果有限。本文在介绍美、日两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从组织形式、成员产生方式、业务性质规定和纠纷处理程序四方面对我国集体管理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崔磊 《特区经济》2009,(7):240-241
通过对侵犯商业秘密罪概念、犯罪构成、刑罚配置解读,提出该罪在主观方面上采纳相对严格刑事责任,并增加资格刑,细化罚金刑。  相似文献   

13.
龚红卫 《特区经济》2011,(12):256-258
网络知识产权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是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传统知识产权的数字信息形式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性权利的总称。它对传统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特征均发生了变异。新形势下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上要注重对犯罪目的、犯罪对象、客体、刑罚配置等实体法研究,注重对刑事管辖、审理模式、诉讼模式等程序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晖 《特区经济》2006,(11):214-215
今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做了较大修改,增加规定了“骗用金融机构贷款、票据罪”和“金融机构背信挪用资金、资产罪”,修改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和“洗钱罪”,体现了立法者对维护金融管理秩序正常进行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首要权利是物质利益权。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受到侵犯的主要是物质利益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形成的 ,很重要的是法律上的原因。所以要保护消费者的物质利益权 ,还必须依靠法律的建立、监督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孟令辉 《重庆与世界》2014,31(10):58-61
在阐释依法行政及理论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还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群体法治观念不强、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依法行政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对依法行政的现实制约,并从法制宣传教育、机制理顺和政府职能转变三个方面探寻实现依法行政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洪波 《特区经济》2006,(1):290-291
网络经济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网络经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的,而网络自诞生之日起奉行的准则就是自由、共享和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利用网络上传、下载各种信息,自由和开放在给人们利用网络带来诸多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如病毒扩散、黑客入侵、侵犯知识产权、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网上黄色信息、网上犯罪等,所有这些都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纪霞 《特区经济》2011,(6):170-171
城市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必然宿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其他原因,失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部分失地农民徘徊在城市的边缘,从产权到个人医疗,从子女教育到进城身份认同都存在问题,都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来解决,他们成为又一个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以制度为依托,以法律为手段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琼 《特区经济》2010,(3):231-233
纳税人权利是指纳税人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仍存在税收法定主义缺失、税收立法权配置不清晰、缺乏系统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专项法规等立法上的不足,同时在现实中亦存在严重缺失。目前,我国要实现税收法治,应以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原则为指导,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保护的形式建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20.
完善环境立法目的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磊  张忠潮 《特区经济》2008,(11):135-13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构建"两型社会"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环境法作为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必将为实现"两型社会"的环境目标发挥重大作用,而环境立法目的作为环境法所追求价值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达,更是对"两型社会"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补充、强化环境法目的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目标和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