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红楼梦》中雪意象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而且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雪意象的营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曹雪芹对中国传统咏雪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王利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戏仿最初是对史诗的滑稽模仿,它既包含了游戏的一面又包含了互文的一面,但自文艺复兴始至19世纪,它却被当作低劣文学表现手段,虽然现代主义小说奉它为“陌生化”叙事艺术形式,但其固有的游戏性却被弃置不顾。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但扩大了其互文本的范围和作用,而且还将其游戏性视为“狂欢”之源。 相似文献
4.
论《红楼梦》的对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
《红楼梦》研究浩如烟海 ,但大都停留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各个中心研究上。本文力图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理论 ,以作者→文本→读者的完整过程为基点 ,从对话性理论的可行性 ,到分析《红楼梦》中的对话性形式 ,最后探讨作者的复调性艺术思维 ,来挖掘《红楼梦》的深层美学意蕴及哲学指归 相似文献
5.
赵甜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广泛地反映了17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于经济活动的描写,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小说中诸如规避风险、合理融资、节能开源、承包租赁、典当借贷等等具有现代经济理念的活动,不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的一个窗口,还能为今天的经济生活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舒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90-91
康拉德被公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伟大小说家。本文试从作品主题、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四个方面对康拉德《黑暗之心》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分析,以挖掘康拉德作品的现实意义。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普遍主题是对人类自我精神世界进行剖析,康拉德无疑启发了后人的思路,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论《红楼梦》中绛珠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山 《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Z1)
意象之说古已有之,叙事意象作为传情迭意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多有运用。《红楼梦》中的绛珠草意象从神话世界到文化传统再到林黛玉的情感世界、人格特征,在意蕴上有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与以前小说比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意象表现手法。研究于此,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一杯茶》的多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艾文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5):106-108
英国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一杯茶》构思巧妙,情节简单,却揭露了三个不同主题: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压迫、阶级意识和人性的本质。前者为正主题,后二者为副主题。作家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这三个主题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它们相辅相成且融合成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0.
张娟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68-169
《红楼梦》中普遍使用"酒"这一意象,作者借酒喻景喻人,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人物特征和家族社会背景,也为后人了解其中的酒文化提供了参考。酒文化极大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内涵和人物形象,据此,论文将对《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做出具体详细的分析,探索其中的酒文化奥秘、酒文化的艺术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1.
张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49-52
概念隐喻作为思维隐喻,是以民族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因此,隐喻翻译也要受到源域和目标域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性、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大量植物隐喻不仅刻画了人物的个性,映衬着她们的命运,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饱含民俗文化。《红楼梦》两大经典英译本在植物隐喻翻译方面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富含江淮方言,展示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依据自建"《红楼梦》方言汉英平行语料库",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及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为例,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红楼梦》江淮方言误译缘由。 相似文献
13.
姜子龙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97-99
《红楼梦》语言的研究虽早已引起学界注意,但《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还未被重视。《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很值得研究。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学功用——在小说创作中形成固定的人物塑造模式,而且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即体现出传统释道文化对通俗文学创作的辐射作用。探寻《红楼梦》人物绰号独特的文化意蕴,会拓宽《红楼梦》语言的研究途径,并且丰富我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正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59-60
运用顾曰国礼貌准则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人物之间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进行交际,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揭露封建统治者靡丽耗巨的土木营造;揭露其浮华消费的习陋陈俗;揭露其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堪称一部反对奢靡消费的檄文。 相似文献
16.
黄祥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5)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各自采取了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术的评判标准是其研究有没有形成一个专业性强的复杂系统,红学的学术性质具体体现在其学科体系上。《红楼梦》是曹雪芹利用他一生(从幼到老)的生活素材,精心建造的雄伟的金碧辉煌的皇宫,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皇宫的研究来还原其生活素材,去寻找标准答案。红学成为显学决不是“完全是人为造势的结果”,它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红学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大量红学附会的纠正上,如果没有这些附会的存在,今天红学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红学的效益性在其研究的服务性即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也是红学的主道。人民群众的正统思想是追求自由、追求自身解放、追求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主道,红学的主道也不能偏离历史发展的主道。 相似文献
18.
徐汉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16-19
《红楼梦》中的施财于民、筹划进益、验货入库、裁减冗员、节用消费、公私分明、量入为出、内窃受惩、过失受罚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会计文化的贡献在于配套方案、激励多数,分清职责、减轻负担,反贪防盗,廉洁奉公,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19.
社会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探讨——以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指示语是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汉英两种语言在社会指示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在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也难免存在社会指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