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区域发展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是惟一的经济利益主体,不承认地区独立的经济利益,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元经济利益主体被国家、区域、地方、企业和个人等多元经济利益主体所取代,这一转变调动了区域、地方、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从其发展过程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文治 《中国经贸》2013,(16):113-113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同样面临着些许积极与消极的问题,为此,笔者试图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与目前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欧盟东扩、东盟10 3合作等世界区域经济合作日渐兴盛:与此同时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开始进入发展期。区域经济合作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区域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区域倾斜的空间政策.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与时俱进的,在我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当下,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兼顾效益、公平和生态的前提下,我国空间政策由区域倾斜到产业倾斜成为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魏后凯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局看,1979-1991年,沿海...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开始从注重公平转向注重效率,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差距的日益显现.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本文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蒲少伟 《宁波通讯》2012,(21):28-28
自1990年设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以来,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初创到发展、从幼小到崛起,“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发展戍了由108个独立园区构成的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群,其中保税区12个、出口加工区47个、保税物流园区5个、跨境工业区2个、保税港区14个、综合保税区28个,成为了我国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尤其是保税区.较好地体现了自由贸易园区基本理念,在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运作效益最优,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8.
丁文胜 《特区经济》2005,(2):184-18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部、中西部各地区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而区域经济问题十分突出,是值得研究的大问题。邓小平区域经济新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它集中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讨,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新区是我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产物。从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新技术产业试验区起,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内布点设立54个国家高新区和众多的省级高新区。二十年来,各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职能,积极推行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科技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会深刻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本文对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自古就有.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国内的每一级.每一个行政区划也是一个相应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变化,一般都是靠强力的作用才被打破的。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迅猛崛起.从整体上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上行下效.我国欠发达地区纷纷学步效颦,最先产生的是陇海·兰新经济发展带。不过,由于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是一个最松散、最缺乏行政干预的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恢复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党的十五大将处于补充地位的非公有制经济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允许存在到允许存在,从“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得到认可和肯定。河北省蠡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县域经济“五分天下有其四”的局面,这些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成为区域主导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趋向。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  相似文献   

13.
走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论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区域经济由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阶段进入了非均衡(即梯度推移)阶段,随后,区域经济增...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阐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现时期的新格局。具体来说,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前中期的行政区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后期的经济区经济阶段",目前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主要体现为: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增长重心北上西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和重组势头显现,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5.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一协调发展战略一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区域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6.
建国60年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相连。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的举国体制,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后坚持举国体制下的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协调发展,冰雪运动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展现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持续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自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发展缓慢的格局虽然有所缓解,但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此种不均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国家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性,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产生的影响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前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显著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跨世纪的发展中,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对于保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协调国民经济的南北布局和东西布局,对于各个经济区域实行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有多种意见和说法。其中有“东靠西移、梯次推进’城略,中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式发展”战略,自上海和长江流域加快开放开发以来,又有些同志提出了“T”字形发展战略。这些…  相似文献   

20.
贾璇 《北方经济》2012,(23):65-67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我国改变传统的利用计划经济来协调区域问资本配置的手段,采取了梯度推移、向东部倾斜的非均衡发展策略。一方面,这让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持续扩大,而且这一现象在逐步恶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