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控制评价是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体现。文章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截至2013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关,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上市年数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负相关性,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高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因此,企业在提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效性水平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监督和咨询职能以及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自由裁量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监督职能、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咨询职能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在董事会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董事会咨询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付增贵 《企业经济》2012,(9):166-168
本文为研究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0年沪深两市采掘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构建内部控制指数,从董事会治理和高管薪酬两个方面来考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和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影响。合理的董事会治理结构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效率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管薪酬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2011年沪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及相关数据对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公司成立年份和成长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而控制权性质,审计费用,企业兼并重组,风险水平以及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情况与其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以及公司成立年份,兼并重组情况,成长性与风险水平等企业发展情况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到2009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自评披露:(1)与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及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与董事会人数、证交所治理机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与公司控制权、社会公众持股比例、独立董事以及债务资产比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剖析董事会成员的性别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从而为各董事会成员构成对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作用提供证据。基于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女性董事比例与控制环境和信息沟通情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企业违规处罚行为负相关;(2)女性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适当提高女性董事比例不仅能够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情况,也能相对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3~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会组织特征、行为特征、激励特征三个维度,实证检验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排名前三的董事薪酬总额及董事会持股比例都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显著正相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不能显著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则不利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  相似文献   

8.
王莉莉 《财会通讯》2021,(8):63-66,122
文章选取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性和两职合一的影响作用分别为不显著、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设置、规模和专业性的影响作用分别为显著正相关、不显著、不显著;高管变更和激励的影响作用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公司制企业的基本制度中,内部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其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效能的发挥则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实现程度。内部控制是一动态的系统工程,在经济环境变化迅速的今天,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不断改变,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与随之发生变化。1、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报告的要求日趋减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检验。传统的要求是董事会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报告,审计师对董事会报告进行复核。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只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年度沪市A股公司披露盈余预测利润的5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年度盈余预测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度盈余预测有效性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与公司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每股收益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是否设有审计委员会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从股东、董事会、管理者三个层面分析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为中央政府,董事会勤勉度,高管薪酬与公司内控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内控质量的关系部分与预期相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提升企业的治理效率,并且避免企业出现舞弊的行为。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价值,则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本文则主要探究企业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在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选择2019年的1434家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因变量,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率以及资产规模等指标作为中间变量,第一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高管持股比例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监事会规模和高管激励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由此可见,企业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以及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有企业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选取中国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控股性质、不同时间节点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对董事会有效性和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以及董事会有效性在各类控股性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不同作用。从混合所有制本质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角度,使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来衡量混合所有制效果。董事会有效性使用董事会行为指数(CCBI_BBBNU)来衡量,以反映董事会是否实质性发挥作用,这区别于既有研究大都满足于对董事会形式上或结构上的衡量。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在当期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股权制衡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集中在U型关系的后半段;股权制衡度滞后效应与董事会有效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有效性对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行为是否有效更取决于股权制衡水平而非股权集中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追求绝对控制力不利于企业发展。据此分析结果,本文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以及董事会有效性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梦泽  宋绍清 《价值工程》2019,38(25):83-86
本文以2003-2017年沪深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不同行业特征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发现,行业资产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行业发展前景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一系列研究对于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利益相关者更全面了解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的内部控制,研究表明,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和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专业部门医疗质量控制与医疗质量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与医疗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断裂带的存在极容易使董事会形成不同的子群体,而子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又会反向牵制和干扰董事会的监督能力,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董事会断裂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董事会断裂带与审计质量呈倒U形关系,断裂带异常会干扰公司董事会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其次,董事会断裂带与审计质量的倒U形关系主要源于任务导向断裂带的作用,在企业成熟期更为显著;最后,内部控制能够削弱董事会断裂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弥补董事会子群体间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提升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喻凯  陈祉卉 《会计之友》2021,(8):107-113
文章旨在探讨CEO和董事会的社会关系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同时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CEO和董事会的社会关系与会计稳健性的潜在中介作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数来衡量样本中每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构建横截面回归方程证明了CEO和董事会的社会关系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在CEO和董事会关系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一研究发现进一步说明,董事会决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能是首席执行官不遵守企业原则的原因。CEO和董事会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削弱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会计稳健性。因此,为了鼓励会计稳健性,企业需要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员工建言行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发现员工建言积极性和建言采纳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建言内容不同,对内控有效性影响不同,其中流程型和客户型建言对内控有效性影响较显著,而员工的建言形式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重视和采纳员工建言,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