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对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从短期效果来说,政府在扩招中的直接收益是小于成本的;政府应该优化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消费者个人在选择教育消费时,应该有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理性选择消费。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产生的原因,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建制所产生的绩效与原有制度相比,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人力资本理论,讨论高等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问题。分析得出只有在加大公共财政教育投资力度、加快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下,高校毕业生的投资收益才会大于成本。  相似文献   

4.
韩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跨越,是较高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私人资金大规模进入高等教育行业、政府资金大规模投入初、中等教育和高效率的贫困生资助制度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四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过度短板都将导致韩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降低。对贵州的启示就是地方政府要鼓励非政府资金大力投资教育行业,预算内资金拨款要向小学和中学倾斜,创造提高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的制度环境,建立和普及高效运转的高中和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家庭和社会不计条件将子女送入高等院校,但这种缺乏经济理性的投入在成本上影响了投资的收益。其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个人和家庭的权衡应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对需求的影响力如学校质量,专业喜好,城市环境等来进行综合讨论,对高等教育投资要慎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负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的回报率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等级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目前个人高等教育投资具有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回报率,而且农村居民个人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回报率高于城镇居民。本文认为,从投资效益角度看,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学费并不高,但是由于收入差距较大,农村60%以上的家庭和城镇40%以上的家庭在支付高等教育学费方面面临困难。从建设和谐社会和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外部性两个角度看,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与高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成本不同,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支出,投资主体通过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其投资支出形成高等教育培养成本。为了核算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必须客观地分析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形式,科学地规划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财务体制之外进行独立的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会计体例设计。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教育成本概念及其构成高校教育成本可以定义为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本文讨论的教育成本核算的仅是高校为培养每个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其不包括社会和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即狭义的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通常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固定资产成本、无形资产成本和科研支出六部分构成。(1)  相似文献   

9.
从利润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反垄断和应该由谁来反垄断?——尽管垄断可能造成社会总体福利损失,对个人而言,这种损失微不足道。如果反垄断的成本高于收益,那么可以推断许多反垄断措施不会实行。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反垄断存在着规模问题。因此,对不同程度和情形的垄断,由个人、组织、政府来执行反垄断存在不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的存量成为个人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重要来源,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不对称性、滞后性、风险性等特点,所以初高中生是否要花费成本继续高等教育将依赖其成本收益比的分析。文章以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旨在分析现中国近年来初中生和高中生大面积弃考背后的理论逻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高等教育阶段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生家庭或个人对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 ,向学生家庭或本人收取适当的学费是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高校收费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 ,高校收费水平与学生交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 ,如何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成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 ,国家一再强调各高校要开办上学“绿色通道” ,保证每一位被高校录取新生都能按时报到入学 ,并要求高校建立相应的助学保障体系 ,确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成本各分担主体—政府、高校、个人及家庭中,高校是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和实施效果。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泷 《财会月刊》2006,(3):47-48
与高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成本不同,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支出,投资主体通过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其投资支出形成高等教育培养成本。为了核算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必须客观地分析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形式,科学地规划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财务体制之外进行独立的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会计体例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朱蓉 《财会通讯》2009,(1):120-121
一、高校教育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高校教育成本可以定义为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本文讨论的教育成本核算的仅是高校为培养每个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其不包括社会和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即狭义的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5.
吴冰  杨靖 《事业财会》2006,(4):43-45
高等教育成本是落实高校成本分担的基础,是影响政府、高校和受教育者决策的主要依据。日前,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出席“从教育收费看改革研讨会”时提出,中国高校应该有个更严格、更制度化的财政资金使用制度,教育成本应该透明化。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蔚  刘荣桂 《基建优化》2004,25(3):25-28
高等教育大众化迫切需要增加对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政府作为高校基建单一的投资主体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分析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加大高校基建投资体制的改革力度,确立高校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融资主体地位,采用TOT方式和ABS方式活化高校基本建设资产,新的基本建设项目采用BOT方式等融资方式,使高校基本建设不再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瓶颈。此外分析了政府在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当前投资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兆斌  蔡璇 《财会通讯》2021,(2):167-171
美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主体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学生及其家庭、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学校自身.高校经费投入和管理权集中在州政府层面,州政府采取不同的拨款模式,并通过中介组织进行具体的经费分拨;联邦政府主要通过监管和资助的方式对学校和学生提供教育基金;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主要体现在学杂费方面;社会团体、企业、校友及其他个人捐赠,逐渐成为美国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学校自身则通过服务创收、基金运作、网络课程等方式融入资金.文章通过分析美国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投融资体系,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特点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茹秀 《物流技术》2014,(19):348-351
采用非线性成本函数关系,考虑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运用博弈论等方法研究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与回收商之间的契约协调问题,发现风险中性型再制造商和风险规避型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中,系统绩效受逆向系统盈利能力和回收努力效率、风险规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总边际收益和不变且再制造商边际收益高于回收商边际收益时,系统表现较好,此时成本共担模式优于利润共享模式,而当双方边际收益相等时,由于风险成本的存在,收益共享模式最优,甚至高于协同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文目录7一8月刊 1.规则变化的新观点:明日的投资管理在未来,投资专家的投资管理工作将变得十粥民难,以至于几乎是不可识别的。 2如何管理垄断比利率管理的更好的一个管理垄断的方法是询问垄断者的边际成本率是否等与其销售价格。 3.货币政策和股票价格收益敏感性分析表明货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模式包括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成本控制所采取的管控措施扣高校为实现成本控制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内部联系.当前模式有利于政府有计划地控制高等教育成本,但是不利于高校降本增效,因此成本控制效率比较低.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率,文中分别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当前成本控制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