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综合载体。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机化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韦春华 《经济师》2003,(3):171-171,177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形下 ,未来农业综合开发在资金投向上应进行调整 ,以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农业的制度障碍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可持续农业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技术变革,一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更具决定性。本文认为农业的外部性、弱质性、基础性构成了可持续农业需要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现行的农业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农业保护制度、农村社会制度、农业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制度障碍。本文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制度创新路径:综合改革农业土地制度和组织制度,综合改革农业保护制度和农村社会制度,推进农业发展战略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面临着新的问题、任务与挑战,为此,必须调整思路、转变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成艳  李桢 《生产力研究》2006,(2):52-53,114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积极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辩证地认识农业的基础作用,并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在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上,我们要认真借鉴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以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中,确实达到了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目的。同时,有些农业综合开发区也出现了加重农民群众经济负担,影响农民群众参加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性的问题。为此,这些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农业综合开发的积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也在各个领域面向新的环境和方向在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金融环境以及投融资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融资的主体不明确,投融资渠道单一,以及投融资的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等情况。因此文章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其成长的模式、存在的风险和各个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产业的投资过程中使用的资金、创业过程中使用的引导资金等在内的具有灵活多样性的资金投融资模式,并且通过对资金渠道的拓宽,构建出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投融资模式和投融资渠道进行有效的运转,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汕头市认真办好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上新台阶。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达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比改革开放前接近翻两番。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比上年增长5%。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已形成一批有自已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不少地区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有丰富的水资源。如何既保护又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开发各种水体发展种养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拿宝应县来说,地处里下河,全县水域73万亩,可利用发展养殖和种植的有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中,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发展水体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认真总结、研究水体农业的发展经验,对水网地区综合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宝应实践,对水体农业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一) 所谓水体农业,是指利用各种水体从事种养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利用的综合生产力体系,实质上是对水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综合开发利用。 宝应的实践表明,发展水体农业.对水网地区来说,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项现实生产措施,也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对于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开发水体农业,有利于解决农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以来,广东省紧紧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平稳,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加强、民生改善的局面,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刘武朝 《经济论坛》2004,(13):26-27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全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农业的持久和永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近年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矛盾,这就需要研究可持续农业涉及的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省情探索我省可持续农业战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新、方式新和机制新,为了更好地使其服务于三农,需要认真挖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框架体系把握其内容,并且坚持全局高度、民主尊重、完善服务体系的三大原则来发展我国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业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综合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既是由我省面临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所决定,又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节水农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在新形势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西部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应树立新的战略观念。 第一,应把西部农业开发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去考虑。西部开发不能重蹈覆辙,只重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农业在工业化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向晖 《经济视角》2003,(3):24-26
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将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各地、各部门都很关心的问题,通过参加省里有关会议,我们了解到以下几方面信息: 农业方面 今年农村经济工作思路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认真贯彻落  相似文献   

16.
农工商联合企业是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组织,是农工商一体化的细胞。农工商一体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大工业和农业”一节里说:“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马恩全集》第23卷第551—552页)这就指明了农业与工业结合的历史必然趋势。马克思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讲商业,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原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只是农业生产的延伸。所以,农业与工业在新的基础上的综合或联合,理应包括与商业的综合或联合。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一个新的发展环境,农民收入的增长,已转至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报酬收入上来,发展特色农业无疑已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立足实际,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和综合考量,拟对当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双重要求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生态农业是将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结合后,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各类果蔬采摘园、农家乐民俗村、少数大型企业修建的综合式休闲农场等既定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模式的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目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休闲游憩、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景的需求,同时,北京农业转型升级、城乡经济一体化也为北京休闲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北京市相关部门应在已有休闲农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