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0%以上,随着全国玉米供求日趋紧张,吉林省内玉米消费潜力不断加大,加上国外进口玉米的冲击,吉林省玉米流量和流向都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基于吉林省玉米生产、消费、调出和出口等统计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流向与流量变化,对未来形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消费潜力的质与量——基于人性需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足是主流经济学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一百多年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消费不足的困境,也是困扰我国经济的现实难题.西方经典"消费不足理论"虽然从宏观上论述了消费不足产生的原因,但忽视了最重要的需求主体一人,即微观个体,只有研究清楚了人性需要的内涵与本质,才能做到真正开发消费潜力.目前在国内经济学界,同样缺乏从微观层面人性需要对消费潜力的研究,大多数仅仅从宏观层面分析居民消费不足,进而探讨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很少从微观层面深刻认识植根于消费意愿的人性需要.这也正是作者转换视角一从人的微观生理和心理感官特性研究消费潜力的动因,试图从人性"需要什么"和"需要多少"来研究我国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3.
邹蕴涵 《发展研究》2017,(12):38-42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保持温和增长,短期波动性增强,呈现出农村消费向好、实体零售回暖、基本生活消费平稳、网购消费蓬勃发展、耐用品消费疲软等结构性特征.但居民对消费的多样性、丰富性、品质性需求与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阻碍了消费市场发展,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苹.展望2018年,居民就业和收入将总体保持稳定、消费业态和方式不断创新、消费短板正在补齐等都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综合判断,消费需求具备了保持温和增长的条件,初步预计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内需尤其是农村内需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现.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农民收入和农村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从农业支持力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商品流通体系和金融支持等农业支持政策视角分析了吉林省扩大农村内需的约束因素,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增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信贷支持力度刺激农村潜在需求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投资拉动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因为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在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出口增长乏力和消费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投资更是"独撑"经济增长.但投资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在分析吉林省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投资工作的构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二者在生活消费支出、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吉林省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明显,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分别为42101亿元和18216亿元,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为城镇居民的43%,因此我们将研究区域界定为东北三省.农村地区由于消费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或消费理念陈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其消费潜力还未充分开发,但其消费市场却十分广阔.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其能否带动农村居民消费,两者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呢?这将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消费已成为极具特色的个性化消费热点,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然而文化消费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约束,其中居民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及受教育水平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文化产品的供给决定了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十一五"时期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芹 《经济纵横》2007,(11):43-45
吉林省计划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比2005年下降30%.当前,吉林省节能降耗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诸多障碍,但吉林省在能源消耗结构、节能技术设备改造升级、节能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吉林省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指标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目前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内陆无水港基本定义与现状的分析,结合吉林省自身的条件与状态,对吉林省内陆无水港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吉林省内陆无水港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妍 《经济纵横》2012,(5):83-86
消费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居民消费的具体内容与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1992年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各类消费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消费层次由生存型不断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消费结构不断转换升级。未来,吉林省可通过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增加发展性消费支出等措施,优化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及节能潜力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于存在着能源供需矛盾加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河北省面临严峻的节能降耗挑战,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河北省当务之急,而节能潜力的研究与测算是制定河北省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能源发展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前提.本文在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出河北省绝对趋同务件下、相对趋同下的节能潜力,并得出相应结论:绝对趋同条件下河北省总体能源效率在全国范围内水平明显偏低,总体节能潜力达到63.05%;在东部地区及与河北省相邻省市相对趋同条件下,河北省能源效率水平也都处于落后水平,具有相当的综合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吉林省2000~2012年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利用GM(1,1)模型对吉林省2016~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各相关影响因素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未来将会以更高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为此,文章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几个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降低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当代经济》2009,(23):88-89
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对制约居民消费扩张的关键因素及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打击,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均受到重挫.今后中国必须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者市场规模优势和消费潜力,助力中长期经济复苏.本文拟从释放下沉市场潜力、挖掘代际消费潜力、加快数字经济升级和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四个角度探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时期进一步扩大消费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促进投资总量增长的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实现投资总量增长目标既有制约因素,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本文对吉林省投融资现状及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造成居民收入预期转弱、消费信心下降的背景下,激发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对湖北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利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分析2001—2021年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偏好,预测2022—2025年五组居民八类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针对需求潜力大的重点群体和弹性大于1的商品提出政策建议:提高消费潜力最大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发挥交通通信业的消费引领作用,支持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诉求,助力较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健康服务消费等等,为增强经济内生发展的消费驱动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3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表现在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投资增长过快而消费明显滞后.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消费势在必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消费信贷作用以提升消费水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挖掘消费市场潜力的途径.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还是对微观个体而言,目前发展消费信贷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