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中西部地区开发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在政府财力无法全力承担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的情况下,BOT融资方式通过吸纳民间资本和利用外资,可以解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从而探讨了在融资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投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海门市在充分发挥滨江临海、紧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优先发展邮电、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市以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为主的“三外”工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到1994年底,我市已兴办中外合资企业320家,合同利用外资94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4000万美元。1994年.全市三资企业实现利税4449万元,出口创汇达2550万美元,出现了三轮时装有限公司、丰荣巾被有限公司等一批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大户。几年来,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环境方面,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统一认识,整体联动 改革开放后,海门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稳,经济实力在苏北地区基本保持中上游水平。90年代初期,面临苏南等地区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我们感到海门经济再也不能满足于“年年有进步”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区域投资环境的分类很多,首先通过统计取舍的方法,选择了区域投资环境的5个要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然后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招商引资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我国的31个地区为研究样本,主要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7》等数据资料,赋予样本相应的指标值,对招商引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的筛选和综合,得到有代表性的招商引资指标——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对于各要素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筛选,选出与利用外资因子或利用内资因子相关程度较强但彼此间的相关程度又较弱的指标,建立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股票形式利用外资,不仅不形成国家和企业的债务负担,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还具备如下优点: (一)拓宽了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利用外国的商业贷款,要背上还本付息的沉重负担,还容易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冲击;由于我国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尽人意,直接利用外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向国内外发行股票,不仅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特点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投资环境、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水平、配套资金和农业生产规模与风险因素。由此提出了转变理念、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和培育企业集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下大气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利用外资工作。近几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2亿元,城市交通大有改善。通信网络四通八达,可直接同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03个城市和省内十五个地市的108个县传递交流信息。为方便国内外投资者,济南市成立了开放办、开发办、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涉外律师和会计事务所,建成  相似文献   

7.
1990年漳平撤县建市后,特别是1994年以来,是漳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漳平市的城乡建设、邮电通信、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也为实现我市“九五”时期跨世纪的宏伟奋斗  相似文献   

8.
中国利用FDI地区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严重不均衡现象。通过地区差异的理论研究结果以及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促使FDI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茸 《发展研究》2004,(6):47-49
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以及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工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扩展,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国内沿海省市在基础设施、产业聚集、政策经营环境等方面不断形成的比较优势对福建省吸引外资提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南省2005—2007年外商重点投资的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环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的生态环境具有较为显著的负面效应,且对"三废"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完善引资机制,利用外资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FDI企业的环境负效应,积极推进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投资环境与苏州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静 《经济师》2002,(6):129-130
利用外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引进外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投资环境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投资方式的重要依据。文章从三个层次即引资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苏州的投资环境方面进行探讨 ,就苏州未来的投资环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海外基础设施BOT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对项目所在国政治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分析。项目所在国政治稳定,自然环境可以接受,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外汇管制状况虽不尽人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进行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对投资环境评价具有最终否决权。本文阐述了海外基础设施BOT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的基本概念、内容及流程,并以A国基础设施BOT项目为案例,对其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指出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逐年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总量与农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为相称。效率分析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产量增长、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生活条件基本满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治理农村环境等方面仍需要多元主体投资,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策和形势的变化,今后一段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1.对长三角地区投资增势不减,对东北地区投资潜力看好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先行改革开放的体制优势,所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也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外商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增速加快,尤其是去年在全国利用外资增幅下降较大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5.7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外资规模、投资行业、外资来源地三个方面分析徐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从投资环境、引资的渠道、项目、主体四个方面分析徐州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环境指标体系下,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市场环境、科技环境、基础环境和人才环境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以知识利用为主,但是知识生产有增长的趋势:中国只有加大R&D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才能吸引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同时提高本国的R&D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利用外资的行业,在这一行业,吸收外资数额巨大,但是也存在利用外资不均衡和投资环境不好的现实,因此我国应该继续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有效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二三一”的区域经济结构现状 ,洛阳市一直把吸引和利用外资参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只是成效还需要改进和提高。鉴于此 ,文章论证了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必要前提、方向和重点 ;并进一步指出 ,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 ,现阶段只有抓好政府职能的转变、司法活动的净化、利用外资调控方式的转变等主要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勤 《当代经济》2007,(9):92-93
本文从外资规模、投资行业、外资来源地三个方面分析徐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从投资环境、引资的渠道、项目、主体四个方面分析徐州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及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给我国扩大利用外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东北地区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特殊有利条件,并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六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