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网络外部性虽属于外部性的一种,但是它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性质,导致的市场结果也有异于一般的外部性,同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危害,也应区别对待.在清楚了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及其危害的具体情形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克服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对网络外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对网络产品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归类总结;提出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消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他人或社会,但个人或家庭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补偿或取得相应报酬。无论是正消费外部性还是负消费外部性,其结果都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此,政府必须通过直接管制、经济手段等措施来治理消费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外部性理论下汽车消费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汉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113-115
2009年1月,在国家汽车产业扶植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消费量激增。面对这种情形,汽车消费所引起的外部性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其中汽车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更多是一种负的外部性,而且由于环境资源这类公共产品并不具备排他性,市场并不能使它们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应该从技术措施、道德措施、法律措施三方面入手,规范汽车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行为,内化其所引致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学者开始充分重视网络的影响,网络外部性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充分证实,在当代社会,网络外部性对企业和市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网络外部性究竟对企业和市场都会有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则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简要回顾网络外部性的起源和概念,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网络外部性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最后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不足,以便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明了何为网络外部性,以及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展示了网络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其负外部性的影响.同时对于每一种负面影响都简要阐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控制利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外部性的正面作用,并削弱其负面作用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方针的贯彻实行,相伴而生的消费污染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将消费污染问题纳入经典的经济学外部性问题框架下进行分析,认为消费污染本质上是由于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所导致的消费负外部性问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烟尘是消费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产权界定困难、非理性消费、城镇化加速、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消费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从个人和社会以及政府的角度对消费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外部性,这种外部性的存在会促使逐利的会计信息生产者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过量、真实会计信息提供不足,从而引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劣化.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企业管理当局任期的有限性破坏了合作博弈产生的自然约束条件,因而要解决会计信息外部性问题,只有从企业管理当局入手,约束他们的行为,加大他们的违规成本.并正确引导他们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彻底解决.在此,政府管制与市场调节都是必要的手段.本文对会计信息外部性问题的成因、后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论消费领域外部性的经济法解决——基于公民环境权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营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文献成果,对消费者的不安全感与怀旧产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感受到现实世界中的威胁、压力、创伤而处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状态时,会试图通过对旧事物的怀念寻找安慰,对那些引起过去经历回忆的怀旧产品激发出强烈的感情和购买倾向,以此来缓解不安全感。因此,不安全感(包括存在不安全感、个人不安全感、社会不安全感和发展不安全感)的增加是促使消费者更多选择怀旧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使用怀旧营销策略以帮助消费者缓解不安全感而促进产品销售时,可以采用设计怀旧的产品样式、采取古老的制作工艺和为产品虚构一个有意义的怀旧故事三种策略,其中,第三种策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14.
Arthur O. Sharron 《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13,71(2):136-150
Georgescu-Roegen's work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his earlier work on consumer and production theory and his later concern with entropy and bioeconomics beginning with his 1966 introductory essay to his col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volume Analytical Economics. Most economists usually praise his earlier work on pure theory and ignore his later work which is highly critical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Those economists sympathetic to his later work usually take the position that he “saw the light” and gave up neoclassical theory some time in the 1960s to turn his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resource scarci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It is argued here that there is an unbroken path running from Georgescu's work in pure theory in the 1930s, 1940s, and 1950s, through his writings on peasant economies in the 1960s, leading to his preoccupation with entropy and bioeconomics in the last 25 years of his life. That common thread is his preoccupation with “valuation.” The choices our species makes about resource us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output depends upon our valuation framework. Georgescu-Roegen's work begins in the 1930s wit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with the hedonistic valuation framework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moves in the 1960s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social and hedonistic valuation, and culminat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with his examina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individu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This paper traces the evolution of Georgescu-Roegen's thought about valu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ise out of his bioeconomic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网络团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因低价、自由,具有个性化等优势已成为最流行的一种购物形式。随着网络团购火爆的同时,因缺乏行业规范,欺诈、维权难等问题频遭团友投诉,给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团购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网络团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若干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国内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但许多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问题至今仍存有很大争议。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三个争议较大的基本问题给予了深入辨析,以期能够增进各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据此定义,可以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两大类——支付类和脱媒类。展望前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是金融专业性与大数据的有效融合,更重要的则是由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情境因素会导致消费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对他们后续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基于自我肯定理论,本文探讨了社会排斥这一情境因素对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倾向的影响机理,认为消费者需要借助地位消费行为带来的自我肯定效用,以提升由社会排斥导致的自我价值感知威胁而诱发的自尊感知下降。以MBA、公司员工、在校本科生为被试,通过四项实验研究,本文发现,社会排斥能对消费者的地位消费行为倾向产生促进作用;此促进作用通过自我价值感知和自尊感知的链式中介效应传导;遭遇社会排斥后,若获得其他途径的自我肯定机会,则此促进作用会减弱。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监管的基本程序开始,研究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系统。首先,对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理论进行定性研究,分析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基本过程;其次,从金融监管的三大目标出发,运用管制学中的价格控制模型的方法和思路,经济控制论中的结构控制方法和风险管理中的VAR模型中的相关技术,提出了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效率目标模型,结构目标模型和安全目标模型。这一研究对于金融监管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