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标准的视角审视物流产业竞争力,基于物流标准提出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评价指标的内涵和意义,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为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然后对浙江省各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最后提出培育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裕梅  芳芳 《物流技术》2014,(21):244-246
基于因子分析法,选择我国九大物流区域17个省市2007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九大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在2007年和2012年的大小和排名,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中部和西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得到较快发展,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物流竞争力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法,选择我国九大物流区域17个省市2007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九大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在2007年和2012年的大小和排名,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中部和西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得到较快发展,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物流竞争力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  相似文献   

4.
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的联系,并对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出了建议,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志娟 《物流技术》2012,(17):126-128
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对区域物流的一个综合反映,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承接产业转移下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从政府策略、外部发展策略和内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河南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对区域物流的一个综合反映,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承接产业转移下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从政府策略、外部发展策略和内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河南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物流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和基于现代物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重视和发展现代物流.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的有效性,基于CRITIC-熵权法和改进的加权广义马氏距离TOPSIS法,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该模型利用距离计算改进的TOPSIS,克服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以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评价结果与传统TOPSIS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TOPSIS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并基于评价结果对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物流竞争力以沿海地区为首,向内逐渐减弱:沿海地区、华北和华东地区物流竞争力较强,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竞争力较弱;区域物流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区域物流需求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创造性地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事实表明;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是可靠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基础型产业,在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依托作用,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支撑因素。文中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基于产业竞争因素理论等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建立了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文中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主成份(因子)分析,得出区域物流产业竞争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各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柳键  邱国斌 《物流科技》2011,34(4):13-17
城市物流对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发展状况,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6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江建达  林建良 《物流科技》2008,31(3):135-136
在战略上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物流巨头的不断渗入.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加。一个好的战略将会为中小物流企业赢得长足的发展机会。论文提出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和制定时应加强对企业定位、物流服务对象、正确选择和运用战略分析工具、正确看待经验在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四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杨君  刘文勇 《物流科技》2006,29(8):63-66
本文通过建立物流中心模型,结合物流中心形成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的关系,并指出城市、区域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其产业优势是区域物流中心乃至全国物流中心地位确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物流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而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内的公司的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由产业组织经济学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框架,可得出企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主要有成本优势、差异优势和领先优势三个方面。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丽芬 《物流科技》2009,32(7):78-80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商贸、交通口岸城市,其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合作、资源协调和聚集竞争力。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厦门现代物流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厦门物流发展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若干发展策略,促进厦门物流业的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物流企业的生命线,是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分析物流质量的内涵及其特殊性,认为应该从物流时间、物流成本、物流效率三个方面来衡量物流企业的质量。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连云港物流业的SWOT,提出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莉  董红  刘赫男 《物流技术》2007,26(8):7-11,59
通过对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和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现代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生成模型,最后并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安南  丛波 《物流科技》2007,30(6):49-50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我国企业而言,目前可供选择的物流模式有自营模式、物流联盟模式、第三方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等。本文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东红 《物流科技》2010,33(2):34-36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客户满意度、市场需要及同行竞争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五个方面分析企业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价值,并从企业内外部机制方面提出建设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体系的策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