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彦云  赵磊 《现代财经》2002,22(12):3-7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在经济转型、基础转型、机制转型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其他46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转型的竞争力,认为我国的优势在自身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上。  相似文献   

2.
政府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惟一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对于我们已经是个老话题了,不但十多年前就为中央“九五”计划建议所提出,而且是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提出的任务。然而,时至今日,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还发生倒退,如经济粗放度在“十五”期间就比“九五”期间更突出。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经济越来越粗放?主体的错位和一窝蜂的“重型化”战略是误区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持续的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却在普遍经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文章基于1979-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追赶的影响。研究表明:(1)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会抑制其经济追赶,且“过早去工业化”的负面作用更显著,其作用通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渠道实现。(2)发展中国家较高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可以削弱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3)较低的农业生产率、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劳动力跨梯度转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4)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也不利于经济追赶,尤其是会阻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追赶。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合理的产业政策防止“过早去工业化”,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率、吸引外资、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等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为制度变迁奠定了最后的理论基础。文章以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经济转型后发现,社会资本启动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并在过程之初支持了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资本排斥圈外人的属性又在国有经济改革中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经济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控制和消除社会资本所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大众。  相似文献   

5.
李剑珠 《经济师》2011,(9):10-11
1998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一本集各院校学者大成的论文集,代表了中国主流的社会学者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看法。13年过去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又有哪些最新的发展呢?这些发展对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势,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对于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资本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作了比较,分析两国原来存在的非正式网络在两佃不同转型方式下对转型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承认扩展信任对经济发展和转型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两国转型的缺陷,指出规范政府行为和建设市场支持性的正式制度对转型过程中实现扩展信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不同学者对社会转型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李培林教授基于中国当时实况,首先从中国经验的实践观出发,阐明中国社会转型发生背景,然后着重分析"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李培林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会带来的"非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使经济结构转型在当前中国显得极为迫切,“大陆型经济”模式为中国提供了样本.本文以经济结构转型的三大构成要素即目标模式、转型条件(初始条件和终极条件)和过程方式(实现路径)为逻辑主线,揭示了“大陆型经济”具有大国经济、可持续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三大内涵特征.以此提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陆型经济”目标方向以及实现转型的条件,并对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路径选择进行剖析,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存在初始条件向终极条件转化的路径梗阻,传统的路径依赖(东亚模式)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路径梗阻的表象,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干预下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绕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迅速的转变。这正如建国后中国追寻苏联发展重工业使中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一样,是个令人激动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也在由改革开放摸索期的初期战略向继续深化改革时期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冯鹏程 《江南论坛》2013,(10):13-14
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与经济学者一直积极呼吁和倡导的方向。但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现象在2008年之前一直不明显.而在2009年之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依然是市场自身力量.政府政策起到助推作用。从制度因素看.政府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升级的工作方向.只能是户籍农地改革和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瓶颈”待破,直面资源供给现状,中国需要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否则可持续发展将成空谈。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中国社会资本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社会资本”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提出并运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社会资本理论一经提出,便成为研究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学者主要是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詹姆斯·科尔曼(Jam esS.Colem an)以及罗伯特·普特南(RobertPutnam)三人。1.布迪厄。1980年,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他将…  相似文献   

15.
章玉贵 《资本市场》2014,(9):119-120
<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理应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与有效的执行力来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以期将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周期建立在结构均衡的逻辑起点上。鉴往知来的反思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经济内外失衡的环境里依靠天量的投资保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债务拉动的中国,其金融系统日渐积累的内生性不稳定,或将使中国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出现明斯基时刻:信贷的集体恐慌与市场信心突然崩塌,进而引致资产价格出现断崖式减缩。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理应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深入分析我省目前所面临的经济结构转型的条件,以及转型过程中将要遭遇的挑战,提出我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双向调整供给、需求结构,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崔莹 《当代经济》2016,(27):80-81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抑制凭借着其资本低廉的特点对工业化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使得工业活动并没有彻底的完成改革,而且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结构变得严重失衡.本文分析了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并研究了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抑制的消极影响,对金融抑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希望以此促进金融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宫希魁 《经济学家》2003,(3):120-121
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农民的状况只能得到局部的改善和短期的好转,传统的农业社会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从而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傅国民 《经济论坛》2006,(24):58-59
唐山市古冶区是一个资源型老工矿区,近年来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且偏重,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为此,在“十一五”的发展中,我们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唐山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古冶经济加快转型。一、建设工业园区,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推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老工矿区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布局,加快构建四大工业园,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平台。一是加快构建以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