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安 《时代经贸》2011,(16):59-60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的认识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后,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构建了反映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对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提供参考,寻找适合于本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我国整体的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目标。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以湖北省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并在分析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东湖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现有低碳经济及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区域低碳竞争力进行了界定,通过研究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低碳文化系统构建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分析了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功能,提出了区域低碳竞争系统结构优化建议,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国家应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谋求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评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追寻碳的排放轨迹,从低碳能源投入、低碳产出、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政府服务五个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指导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国家应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谋求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评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追寻碳的排放轨迹,从低碳能源投入、低碳产出、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政府服务五个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指导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阐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利用AHP法确定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标权重。进而应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但由于我国区域异质性和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地方层面很可能缺乏自主推动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且低碳经济目标还可能与区域平衡发展目标和协调发展目标相冲突.因此,从区域层面探讨如何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出发,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区域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独特作用、阶段性规律三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机理。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支持主体、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支持区域等多维视角提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路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仍然落后的现状下,金融支持低碳发展并不存在一套万能的路径。各区域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等现状,针对产业低碳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领域,科学选择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各省区独特的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与模式转换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决定了异质性行为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行为选择差异性.低碳经济是低碳投入-低碳转换-低碳产出-低碳消费的系统集成,是系统中各行为主体集体行动的结果,然而一致性的集体行为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异质性行为主体的选择结果.本文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行为人为基本理论,从中观层面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在异质性区域之间的生成条件和内在微观基础,提出了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区域之间以碳交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在专家评分划分等级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云南2005~2009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结果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低碳经济发展基本处于高碳阶段。同时可变模糊分析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低碳经济是在区域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状态下发展的,形成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和良性管理协同机制是不同区域类型经济体在多重约束条件下获得低碳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有效保障。以协同学及系统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协调、沟通、共享三要素为基础,从协调—一致机制、协作—沟通机制、协同—共享机制等方面对我国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管理协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通过目标、文化、信息、资源、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有机协同,可以促使各区域形成相互一致的集体行为和共生依据,自主自觉地推进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使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该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的原因,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创新的两个支撑点,从政府、企业、产业链和区域4个层面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4,(34):182-184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威胁,中国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这种转变需要各个地区的参与。以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发展低碳经济较早的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2年的统计数据,使用DEA模型评价低碳经济的发展效率。结果表明:浙江省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但仍然有提高的余地,具体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因此,浙江省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目前能源消耗大多以煤为主,呈“高碳”型,能源供需、节能减排现状亦不容乐观。结合苏南苏北实际经济发展程度,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苏南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技术等低碳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苏北则可将低碳经济与当地特色产业相融合,走集约发展的低碳之路。并在借鉴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同时,完善江苏区域性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发展,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