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三种员工股权激励模式: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员工持股计划,三种模式有不同的激励要点。从实践运行来看,激励对象范围基本为公司核心员工,激励规模上单个公司平均授予数量占总股本比例在1%~2%之间,激励标的物主要有定向发行、回购、股东转让和竞价转让等方式,激励期限平均为3~5年,激励目的可能兼具激励和福利目的。通过典型上市公司案例分析,可以比较三种激励模式下激励成本与激励收益的差异。结合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行实践和相关案例,本文从激励模式选择、激励对象、股票来源、激励成本与杠杆、现金薪酬与股权薪酬的比例、业绩条件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员工激励设计与实施中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股票来源、解锁期限和激励对象获授股票方式等的不同,导致实务中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会计计量、记录和披露方法呈现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实施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和计划实施方案等信息的研究,探讨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核算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得最多的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不同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算依据等都不一样。本文对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作一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持有者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用公开发行新股时预留股份、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回购公司股份等三种方式作为股票来源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激励计划的首要选择,但上市公司如何有效选择适合的激励方案,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文章以创业板为对象分析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有效期、行业分布、授予股票数量占比及其实施效果,以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2011年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配对样本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配置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水平越高,激励效果越好;第二,选择股票期权模式的激励效果好于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第三,激励期限越短,激励效果越好,最佳的激励期限为3~5年,股权激励短期效应明显。上述研究发现为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采取的三种主要方式之一,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股权激励业务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分别不同的股票来源方式举例说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演化:2006年至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获利空间为导向而偏好于限制性股票,即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导因素;2008年至2009年,影响股权激励选择的主导因素演变成为公司的成长性,即高成长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大丰 《英才》2006,(2):26-2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近日发布,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据悉,《办法》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的修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象——明确规定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第二,来源——取消股票来源中新股发行时预留股份这一渠道;第三,性质——将原稿中的“股票激励”提法修改为“限制性股票”。  相似文献   

10.
廖振中  钟健 《中外企业家》2012,(13):129-130
我国从域外引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已有六年,激励对象、股票来源和数量、行权资金、税收政策已形成基本框架.但当前诸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现状却不尽人意,需要坚持期权激励的人力资本本质,应采取“温和家父主义”(soft paternalism)的规制手段,一方面应当以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为主,另一方面则应对人获授期权的数量、行权方式等项目作出适当限制,以期引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旭 《中外企业家》2014,(1):149-150,154
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效激励制度,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实施日益广泛。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要点包括行权价格、股票来源、激励期限、数量、行权条件等。目前,股权激励机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了创业板公司在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等方面的实施障碍,提出了从制度设计、市场规范、机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敏 《企业经济》2006,(7):87-89
中国证监会已于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主要讨论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中的股票来源、授予数量、行权价格等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股权激励自2005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展开,但各企业对相关法律政策的理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所实施的激励模式呈现多样化,实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回归分析深市4|B家已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小企业,了解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的模式,分析不同激励模式之下的经营效果,得出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两种激励方式在金融危机下的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股权激励模式单一。我国股权激励模式主要集中在股票期权模式。该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司股价变动,  相似文献   

15.
张涛  王惠景 《会计之友》2018,(1):101-107
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不同效果,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结合股权性质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影响的不同。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效果要优于股票期权激励,且这种效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股东监督情境差异化视角,考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实施对现金股利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东监督的差异对两种股权激励方式下现金股利政策的选择具有不同监督效果;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而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弱时。  相似文献   

17.
继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公司宣告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效?上市公司该如何选择具体的股权激励方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归纳出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得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为两种主要的股权激励方式,需要我们站在更微观的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模式是国际上一种最为经典、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我国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单纯使用股票期权模式的上市公司占绝大多数。典型的股票期权要求公司的业绩表现能反映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价值变动。所以,如何在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中解决市场价格可能出现的失真,是股票期权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向伟 《中外企业家》2013,(12):74-75,79
文章采用2006-201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的国有性质、股权集中度、高管年龄与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显著负相关,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与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