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陈衍德笔者在参与《中国赋役制度史》①一书的撰写时,注意到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的关系问题,但限于该书的体例和篇幅,无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元代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社的编制以自然村为基础。在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越发地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其中各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又深化和扩展了党史研究。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根据地史的著作,《东固革命根据地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盐业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难点之一。食盐作为百姓一日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以及封建统治者垄断的重点商品,其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牵涉面之广,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刘森同志的力作《明代盐业经济研究》是他不畏艰难,长期潜心研究的结果,是一本翔实而有所创新的盐业史著作。《明代盐业经济研究》的优点首先在于,它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盐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境界。盐政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制度、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税或盐专卖收入与赋役同为封建国家存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周健教授《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以下简称《维正之供》)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三辑丛书之一。周健深耕社会经济史多年,对晚清赋役制度史、财政史研究颇有建树,该书即精择近年清代田赋相关研究汇辑而成,计10章48.8万字。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中后期的田赋与地方财政研究”(13CZS031)成果,  相似文献   

5.
黄册制度是有关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它的起始,一般多据清修《明史》所言,持洪武十四年(138年)说,似成定论。然而,在明人的有关记载和契约文书之中,提及黄册是以洪武四年(1371年)为始的。明代黄册制度之起源,实应追溯到洪武初年实行的小黄册之法和户帖制度。一黄册名称由来明代户籍与赋役的基本册籍,何以称之为“黄册”?《明史·食货志》说:“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了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  相似文献   

6.
黄册制度,作为终明之世广泛实行的一项基本户籍与赋役制度,素为研究者所关注。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有关该制度的论著已达百余篇部,其中一些著名的中外经济史专家如梁方仲、韦庆远、清水泰次等数十年前就已发表了重要论文或研究专著。如今旧题重谈,且欲在此基础上取得突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而正是因为其为明代的基本制度之一,与当时赋役征派及基层行政建置互为表里,不仅为明王朝命脉之所系,且又为明清史、经济史其他相关研究之基石;因此,即使不专门研究黄册,亦不得不有所涉及,于是与黄册制度相关的研究则更多。在以上这…  相似文献   

7.
由宗菊如、周解清主编的《中国太湖史》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理论界向国庆50周年献礼新闻发布会上被列为重点作品。 《中国太湖史》(上、下卷,120万字)是一部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撰写的章节体、综合体的通史著作,也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有关历代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专文专著逐渐增多,但迄今为止,尚未见研究古代仓制的专著。中华书局出版《唐代仓廪制度初探》一书,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们有幸先睹新著,对此书在理论阐述、史实考察以及研究方法诸方面的特色颇有感触,是作读后,略抒浅尝之味。  相似文献   

9.
刘志伟先生在论及制度史的区域性研究时曾说:“中国实在太大了,以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除非有大师般的学识和眼光,否则很难作总体的把握,而将研究范围收缩到一个省区,就容易把握些,因为一个省区至少在地理条件、地方行政、经济状况和文化类型上,比全国有更多的一致性。其实,许多标谤为全国性的研究,也大都是以研究者所着眼的地区为中心,很少真正作全国性的把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若要对时下冠以“中国”名号的佛教史著作把把脉,则刘先生的上述说法堪称是…  相似文献   

10.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因此书“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有资于治道”,特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以来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被历代统治者看作进行政治统治的教科书,因而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政治文化得失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正> 刘永佶同志继《〈资本论〉的逻辑》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两部专著之后,又于去年推出另一部新著《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10月版)。这几部书是著者长期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系列著作,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说前两部著作主要是分别从横断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成熟形态)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的话,那末这后一部著作则全面地研究了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阐释了这一方法论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这在我国还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专题理论史。因此,这部尝试性著作的出版,无论对于政治经济学史或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交通运输这一产业部门是十分重视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续篇《资本论》的全卷及原打算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后由考茨基编成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论述交通运输问题;二是马克思甚至曾打算辟出一篇来专门讨论交通工具,这是因为交通工具是构成固定资产的一种形式,有自己的价值规律;三是马克思在实践中对交通问题有强烈的兴趣,如1850年7月初在瑞金特街参观电气火车;并且已开始注意到当时实际上已刚刚萌芽的运输经济学。比如,马克思曾研究了当时有关运输经济方面的专门…  相似文献   

13.
<正> 经君健教授所著《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一书,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印行。作者通过贱民等级研究,并联系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宗法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提出一系列看法,很值得重视。首先,在学术领域开辟了新途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问题长期被忽略了,关于政治史、战争史、农业史、商业史、文化史以及土地制度等等,出版了不少专书,而等级制度这样重大问题,不仅未有专书,就是论文也很少见,只是在论述其它问题时偶一涉及。此书的写作和出版是一项重要工作,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欠。此书虽名为《贱民等级》,实际是一部完整的清代等级制度史。在这本书中,关于“凡人”以上等级,诸如皇帝宗室、官僚绅衿以及凡人等级都进行了论述,而对更为复杂的贱民等级  相似文献   

14.
阅读     
《新经济》2013,(22):74-74
《城市文化》一出版就获得整个评论界的赞誉,将它评价为关于城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优秀的文献。这本书就好比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蕴涵了各种能量、形象和活力。这是一部历史,是城市史的政治宣言,也是关于城市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芒福德论述的城市史就是文明史,城市凝聚了文明的力量与文化,保存了社会遗产。  相似文献   

15.
李建平教授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书,于2006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版。20年前,我就读过李建平教授(当时他还是讲师)的《探索》,但是,那时无论是对黑格尔的《逻辑学》,还是对《资本论》的理解和研究都还很不够,所以,对《探索》的理解也较粗浅。此后,我持续不断地研究《逻辑学》和《资本论》,对《资本论》的辩证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有较全面、较深的理解,适逢《探索》再版,再次翻阅,发现不仅有许多论述是我后来才逐步形成和理解的,而且还有许多原来不曾深思的问题和关节,《探索》早已提出和研究,并且眼光独到,思维深刻,竞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一部著作越是耐看,越能引起有相关研究的人的共鸣和推崇,也就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学术价值便越高。李建平教授的《探索》就是这样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6.
产权博弈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产权博弈汪丁丁(联邦德国杜依斯堡大学经济系)这篇论文假设经济学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学意义上的)“产权”,是社会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前提。我在《经济研究》1995年9月的文章中论证了:产权在人群中的分布取决于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在人群中的分布。这篇文...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程,柏林,共114卷,123本书)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第4卷第三册即将出版。这一册将包含马克思1863~1867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所谓《资本论》第三版)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编辑出版史以及以《资本论》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大事。顾名思义,这篇论文是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课题而作,其主题就是马克思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关注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律转向经济学,一步一步地从经济现象进入经济本质,从而走向《资本论》创作。因此,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对于《资本论》前史或萌芽时期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演变心路历程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八年之商会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八年之商会史研究虞和平自1986年以来,中国近代商会史研究较之1985年之前的研究(参见徐鼎新“《中国商会研究综述》,《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前进了一大步,发表论文近二十篇,比以前增加了三倍,还出版了前所未有的资料书和专著七种。在研究的深度和...  相似文献   

19.
汉代一般平民家庭人口的状况如何?由于史籍对这方面的记载甚少,放长期以来不得其详。而本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居延汉简,载有不少汉代随军戍卒家庭人口的材料。从居延简来看,随军戍年家庭背属于平民家庭,故而通过对它的研究,即可窥知其时一般平民家庭人口的状况。本文拟采用近年出版的《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以下简称《合校》)①和《居延新简》(以下简称《新简》②的释文材料,运用历史与统计的方法,对汉代居延随军成年家庭的年龄结构、性比例和不同规模家庭户的分布情况,略作探讨。欢迎教正。一、居延汉简有关材料考析笔者从居延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唐代杂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六典》卷三和《唐会要》卷八三记载唐代赋役制度都提到役和杂徭。役指“正役”,每丁每年劳役二十天。杂徭情况由于史文记载有阙,现在对它了解很少。有些历史著作间或提到时也是人言各殊。我撰写唐五代赋役史稿时,对杂徭已谈了些粗浅意见。其后,又得知若干不同看法。现在,不嫌浅陋和重复,再谈点个人意见,祈望得到批评与指正。 杂徭的历史渊源 杂徭在唐以前业已存在,汉魏两晋史籍中屡见“众役”、“百役”等词,反映当时役使繁杂,到了南北朝时代,正式出现了杂徭杂役的称谓。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十一月,“诏以河南七州牧守多不奉法,致新邦之民莫能上达,遣使者观风察狱,黜陟幽明,共有鳏寡孤独贫不能自存者复其杂徭。年八十以上,一子不从役。”八十以上一子不从役当即唐代侍丁依法免役之意。役和杂徭并列,二者并非是同一的。诏书表明,鳏寡孤贫之人此前应服杂徭,杂徭征发已是经常发生。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以攻打南齐为名,率大军自平城南下,大臣韩显宗上书请求早归,“以省诸州供帐之费,并攻专力以营洛邑,则南州免杂徭之烦。”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