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构建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升级是微观机制作用下价值增值的宏观体现,其逻辑起点是企业技术能力,现实动力是产品市场需求。案例研究表明本土市场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产品市场需求,因此能对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根植于案例内的逻辑论点,并围绕案例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回顾,本文从理论上将本土市场规模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归纳为: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能够为企业发展技术能力与拓展具有更高边际利润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运营支持;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则诱导了参与式合作,这有助于提升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分析高技术产业市场、技术和产品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技术标准联盟的基本要素作用。模型化技术标准联盟价值网,分析主体关系和价值创造和分配机理。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技术标准在竞争中的基本要素作用。系统物品产业链决定了技术标准联盟价值网结构。在技术标准联盟的价值网内部存在互赖与协同、合作与竞争的多重主体关系。技术标准联盟的这种网络结构也决定了它的价值创造和分配。从价值网角度,对技术标准联盟这个新兴的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我国企业认识并借助技术标准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产业组织由于其结构分散化和产品生产模块化的特点具备了优于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的效率性,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表现为竞争模式的创新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从生产者角度表现为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需求不确定风险的降低,从消费者的角度表现为交易价格下降和产品多样化。网络产业组织结构也存在一些弊端。资产专用性问题与市场组织相比大大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的长期分离,必然引发技术增长速度的下降;品牌企业对长期合作的契约企业的技术转移和共享,必然导致契约企业外溢技术和前向一体化等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4.
市场型产业集群是制造业群体与商业群体的复合体。它以市场供求信息为导向,通过纵向分工和横向工贸协作,促进集群整体规模扩张、绩效改进和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整合力量。商业群体与制造业群体双向正激励共生作用和政府开明的政策引导支持是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市场信息是集群体内企业经营核心、市场定位和合作方式的有力协调者;“贸 中介 工”或“贸工一体化”是集群组织机制;专业市场和资产的同质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一个基于结构不断优化的产业演化过程。处于成长期的中国绿色食品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日趋完备,地区结构呈现集中化,企业规模结构不断优化。但在产业发展中忽视产业发展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调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结构制约"状况,提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通过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总量和企业规模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等 ,入世给山西环保产业既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解决环保资金不足、提高技术水平和完善市场环境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区域集聚化和企业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企业国际化成长不仅是其经营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成长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市场进入产生资源集聚效应,为企业国际市场产品差异化带来创新效应;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形成区域品牌效应;而产业集群自身成长的锁定效应也会驱使企业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曼奎斯特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4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高技术产业的效率变动进行了评价。经营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效率很低,行业结构、区域分布、规模大小以及企业类型等因素都会使高技术产业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动态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导致的,而不是来自效率的改善,规模效率低下造成了效率损失。这说明,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就必须进行规模调整,提高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多角化经营亦称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它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创造效益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它包括相关多角化和非相关多角化。所谓相关多角化是指产业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所谓非相关多角化是指所选产业之间缺乏产业间的密切联系。企业多角化经营可以避免因为企业经营领域单一,或者在这一领域中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彻底失败的风险。因此,中外企业一度都非常热衷于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一、企业多角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美好的前景,也可能是一个诱人的陷…  相似文献   

10.
产业的演进是以其内部企业的动态演变为标志的:在某个时刻,一些企业进入,而另一些企业则退出;一些企业成长,而另一些企业则消亡;产业内企业的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的文献研究了产业成长中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动态过程,但并未具体分析产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特点和组织形式。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究竟如何?它与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等又有何联系?本文回顾了产业生命周期(ILC)理论的相关论著,试图从微观角度入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本应是实践主体作用和改造实践客体的感性工具。但作为"工具性"存在的大众媒介却越来越多地控制了受众。媒介意志的融入、经济利益的驱动、政治权力的卷入、大众文化的消解以及传播技术的奴役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何应对大众媒介对受众的控制,一是要注重媒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二是要加强对传播者的约束;三是要注重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及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环保信息传播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进而影响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基于信息传播培养理论,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信念—价值—规范”理论构建亲环境行为理论模型,并采用甘肃省19个县(区)542户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环保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责任归属均对其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农户经营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对其亲环境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应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农户亲环境价值观及主体责任认知、亲环境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有效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品牌延伸对大众传媒,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降低成本,节省费用,缩短品牌打造的时间,形成媒体规模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否则会给媒介经营带来无以挽回的损失。为此,媒体需要扬长避短,有效回避品牌延伸风险,大力发挥品牌延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媒产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长期存在。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传媒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不力,导致传媒业发展缺乏推动力;经济发展缓慢且受到外部环境的抑制限制了传媒业市场规模的形成:传媒业经营的自我造血机能孱弱以及传媒对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间接作用发挥不足等因素,制约了欠发达地区传媒经济效益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在促进现代信息社会关系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造就了虚拟性、消费性、开放性、多元性等媒体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介。新媒介既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也改变着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了我们的审美世界与审美生活。  相似文献   

17.
物流是生产资料流、生活用品流,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动脉”,是社会生产得以顺畅运行的基本保障,其发展水平是社会生产规模及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增长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同时也必然带动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应用GRA模型对总货物周转量、铁路货物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民航货物周转量、管道货物周转量以及快递业务量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可为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社会信息的媒体.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其正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环绕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加强对大众传媒载体的研究和建设,以应对大众传媒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大众传媒的定义与特点谈起,详细分析了它的各种负面价值以及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并就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服务行政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管理的典型范式。在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逻辑视野下,由双向互动所统摄的管理型逐步走向协商型和参与型,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服务行政的价值内涵;在学府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服务行政的价值探讨丰富着公共服务的理论体系,并推动着服务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保障政府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高效率,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构成了行政行为的外部监督机制,该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将决定着服务行政的价值与行为指向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