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末发生"民工荒"以来,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发生"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原因,但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还不尽人意.为此,笔者试图利用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对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解决我国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民工的用工短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曾几何时,南下的"民工潮"潮起难落,求职的长龙绵延不断,给沿海的企业和铁路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没有人会认为有着九亿农村人口大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可是如今出现的"民工荒"带来的不仅仅是各企业的"老板慌",而是一系列的值得我们反思的社会问题,诸如:劳动力的价值评价、企业发展方向、民工权益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深刻的分析"民工荒"产生的真正原因,以及找到切实有效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基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新春伊始,我国许多省市就纷纷闹起了"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工难求到中西部地区的劳务输出频频告急,"民工荒"自2004年以来再度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与此同时,每年我国都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人劳动力就业市场,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边"民工荒"企业招不到人,一边却是劳动力富余就业形势严峻,这种"悖论现象"看起来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解决"民工荒"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来,一场20年不遇的"民工荒"突袭了我国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使那些因使用廉价劳动力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其经济、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社会根源。应该说,在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我国,出现"民工潮"是合理的,而出现"民工荒"则是始料未及的。因此,我们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民工潮"到"民工荒"转变的根源,从经济、制度和观念等方面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岳燕  陈圻 《价值工程》2006,25(10):11-14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我国,近两年来也出现了民工短缺问题,即“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有很多社会原因,本文认为其中一个尤其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违反用工标准,对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造成的。SA8000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实质上是有关劳工权益保护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企业真正主动地推行该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6.
民工经纪人是企业劳动力紧缺不断加剧中出现的新"行当",他们对企业用工中存在的"民工荒"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职介机构在职业介绍中的空缺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浙江省嵊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对当地民工经纪人的详细调查,分析了当地民工经纪人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工,增量改革的产物 为更好的理解民工荒这一国情现象的出现,有必要回顾民工、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发展历程.80年代初,随着改革经启动,劳动力管制放松,农民有"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和"离土又离乡"等就业方式.许多农民为生计,走进城市,在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做工.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近10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却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并且已经引起了全国大多数企业的极大关注。"民工荒"现象已经不仅是沿海地区的"专利",而且开始逐步向西部地区延伸,所以,解决"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用工的不合理是造成"民工荒"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民工荒"现象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民工荒”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出现了新的解释,主要是农民工供给回落、新农民工力量的出现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产业和劳动力双升级,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民工荒”问题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种悖论,即大量农村劳动力依旧剩余的同时,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福建、浙江等地)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以满足企业招工需求的"民工荒"现象,并呈蔓延趋势,由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通过透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现状,分析出现"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若干相应的建议,以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维持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无疑具有明显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志立 《企业导报》2011,(16):199-201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否,受劳动力最低工资变化的影响。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推动政府出台科学制定最低劳动力工资标准政策,对于保护弱势劳动者、繁荣劳动力市场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民工荒"发生后,与农村仍存在大量边际产出低下的剩余劳动力相伴随,工业部门却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关注。本文在阐述二元经济模型和描述"民工荒"现象的基础上,得出"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的结论,提出改革制度创新是促使我国劳动力供给问题的重要因素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民工荒"背后的农民工薪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企业的生存以及农民工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民工荒"现象是经济规律使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薪酬问题显然是农民工群体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农民工的薪酬现状以及农民工薪酬的"供需矛盾"做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民工荒"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致.因此,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有关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建设,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基金,就成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第一次"民工潮"的出现,20多年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但从2003年起,一种被媒体称之为"民工荒"的现象却开始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进入2004年,"民工荒"现象进一步蔓延,福建、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一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的统计报告指出在2004年第二季度,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12个城市,有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人单位的招工名额则达到108.7万人,缺口38.3万人.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进入下半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江西、湖南等地都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这需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需要在法学视野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以利益为理论基点,在对"民工荒"现象有所诠释和成因剖析,并进而构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杜文 《中外管理》2011,(3):17-17
春节过后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开工的紧迫性和短期用工方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却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劳动保障部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报告称,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逾2500万人,2006年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而另一方面,"民工荒"却正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中国社科院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表》结果显示:目前能够全部招满工的企业只有不足32%,另有32%的企业招到用工量的75%以上,至少有1/3的企业缺工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用工模式日益多元化。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S汽车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如何以"星级劳务工"为核心,成功优化其劳动力派遣用工体系,为使用劳动力派遣的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