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质监行政执法中,经常遇到一个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本文特指行政违法行为,以下同)符合多个法律条款规定的情形,对当事人的行为应当按照一个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还是按照数个违法行为给予多个处罚,究竟应该按照哪个法律条款进行处罚?对这样的案件,执法人员往往感到很困惑。此类案件主要涉及到两个难点:一是违法行为个数的认定,二是对某个具体违法行为的法律竞合问题。法律竞合的实质在于某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多个法律条文,可见法律竞合只是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而言,其两个要件分别为“同一行为”与“多个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2.
法律适用有着其严格的规则。不论是在民事领域、刑事领域还是行政领域。法律适用方法是对法律适用思维判断规律的总结和提炼。包含着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选择、法律原则的适用、法律解释的运用、法律推理和竞合处理等内容。能够为法律适用活动提供客观的合理路径。但在行政执法领域。部分执法人员仅简单地将违法事实和法律条文进行比对。机械地对号入座。忽略了法律适用规则的要求和运用。目光未能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来回穿梭。造成了法律适用的错误。本文从一简单而典型的案件入手。通过对各种意见的分析、评判。区分不同法律概念之内涵。揭示法律规范间之关系。分析竞合情况之处理。阐述产品质量监督执法中法律适用方法之运用。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的涵义及构成要件商业秘密(Tradesecret),各国立法与判例对此有不同的界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有明文规定,但对商业秘密的具体法律适用上,却往往因对构成要件的集训不同,使在同样的案件事实基础上,出现判巨大甚至截然不同的认定结果。由此,准确理解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法律涵义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的法律涵义。  相似文献   

4.
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如在审计权限的适用、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在处理具体违纪问题选择适用法律法规时,往往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法规同时适用于某一类问题,即多法交叉问题。如何认识及正确对待多法交叉,对防范审计风险、规范审计执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审计执法中多法交叉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审计执法中多法交叉的概念审计执法中的多法交叉是指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单位同一种违反财政法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时,同时适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法律法规的一种情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必须是针对同一种性质的违纪问题,需…  相似文献   

5.
具体的事实只有具备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件,才能发生一定的行政法效果.在适用行政法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法律构成要件所使用的法律概念加以解释,原因就在于法律用语通常具有抽象性,需加阐明;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也需具体化;法规的冲突,也需加以调和.因此,行政法如同其它法律一样,必须经由解释,才能适用.广义的行政法解释包括狭义的行政法解释、行政法的价值补充及行政法的漏洞补充.  相似文献   

6.
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首先要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工作质量。在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对提高执法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当违法主体、相对人行为在某种特别的情况下,同一案件可同时适用几个法律时,如何选择最准确的法律,处理恰当,达到执法的目的,则需要仔细对案情进行分析研究。这里所讲的,是一个看似三部法律都可适用的案件,实际上依其中的一部法律进行处罚才令人心服口服,究竟用哪一部法进行处罚更合适呢?这是对我们的执法水平的一个检验。案情介绍某技术监督部门的稽查人员对某水泥厂成品库正在出…  相似文献   

7.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的办案程序”是我们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执法工作原则。而“事实清楚与证据确凿”是查清案件事实的两项基本要求。事实清楚 案件的事实是多种多样的,为准确把握案件事实的特点和规律,在执法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从多种视角对案件事实进行研究和分析,切实做到对案件事实认定清楚。 一是要查清案件的主体事实、行为事实和结  相似文献   

8.
张胜辉 《企业活力》2003,(11):54-55
<正> 在司法实践中,当某个违约形式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责任构成要件,从而在法律上导致多种责任形式的并存。由于每种责任形式的性质、内容、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不同,对合同当事人的制裁与补偿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违约责任方式的竞合选择,是正确处理现代企业错综复杂的合同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验法则——说理式执法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理式执法的基本要求是说明事理、说通情理、说透法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深化说理式执法工作,在说理式执法的基本内容和环节上寻找突破。笔者以为,说理式执法除了要把握证据采信的说理、依据选择的说理、决定裁量的说理外,其关键是要说明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的联系。如何说清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的联系?重点是在执法中运用好经验法则。  相似文献   

10.
<生产不合格桶装水该罚多少>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饮用水违法行为中,执法人员对于违法产品数量的计算及所应适用的法律,出现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该类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二是要正确处理法律规范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的办案程序”是我们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执法工作原则。而“事实清楚与证据确凿”是查清案件事实的两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举凡违法案件,违法行为事实是案件构成不可或缺的要素.对违法案件的处理,着重要考量的应是该案件违法行为事实的客观存在.对<中国质量技术监督>第7期刊登的<外资企业子公司无证生产整流器案该如何处理>一文中的案件,笔者认为,应在明晰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组成机制的基础上,查明违法事实,遵循法律适用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识别在案件事实与冲突规范之间起桥梁作用。"过度识别"是指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对案件进行了实体裁判,"架空"了冲突规范,使法律适用失去意义。这在不当得利案件中导致了"识别误差",以及涉外因素的剥离。其原因在于,不当得利的法律概念含有内在判断,易发生请求权竞合,且案件涉及多重法律关系。总结实践经验,处理好识别与法律适用的关系,须以民法和诉讼法为基础,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分离出法律概念的内与外,以一个整体的思路来分析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大陆法系的理论大陆法系最具代表性的犯罪成立理论是立体化、阶层式的理论模式。德国的贝林格将犯罪成立要件归结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日本的小野清一郎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内涵作了具体阐释:1、构成要件是法律概念,与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需要明确区分;2、构成要件是刑法各条中特殊了的"罪",是特殊的构成要件,而不是一般的构成要件;3、构成要件不仅是违法类型,也是责任类型;4、构成要件既有  相似文献   

15.
张东华 《企业导报》2013,(6):159-159
<正>诉讼中的事实是指司法人员,当事人以及律师在诉讼中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我国三大诉讼中的事实是有所区别的,刑事诉讼中主要指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量刑事实,民诉指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以及民事法律关系构成的事实,行政诉讼中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在当今社会各个学科都在细化的时代,研究好三大诉讼的区别以及联系对于我们诉讼法的发展以及更好的解决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法学案件都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实现社会的正义打下基础。首先,在法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有了国家随之产生了法律,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刑法很好的体现了这个功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刑法都是最早出现的,奥斯丁的"命令学说"认为法律就是一种命令。但是由于命令学说的不确定性,静态性,无法解决类似于遗嘱,合同之间的关系,因此哈特又将法律分  相似文献   

16.
执法部门对一家经销灯具的商店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一种灯具的标识不合要求。随即抽样送检,经检测该批产品不合格,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可按第38条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按《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3条规定,经销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商品的,给予处罚也是适用的。究竟运用哪个法律,哪项条款,采取什么样的处罚,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法律条款作出决定。笔者认为,在对销售者进行处罚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受贿罪犯罪构成的事实评价因素入手,分析了受贿罪客观构成要件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确定了不同的受贿罪类型的客观方面的不同构成要件。在确定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事实评价因素后,笔者导入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价值评价因素,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导出不同的犯罪客体。最后,笔者根据对受贿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的现状,对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案件管理软件的应用,规范了执法办案程序,强化了执法监督,统一了法律书格式,规范了法律法规的适用,但现实使用与设计理想存在差距,必须进一步完善案件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9.
《监督与选择》2006,(4):8-13
法律的禁止性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与授权性规范相对应,指的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如果行为人不遵守这一行为规范,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动,具备违法行为的要件,则构成违法事实,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于所禁止的行为,人们不能违反,法律对这种行为予以抑制,所以法律规定人们不能作出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20.
克服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解决方案涉及到证明困难的整个过程,因此,笔者主要对民事领域中的正确运用调解方式、 特殊案件的心证比例、 把真伪不明纳入法律要件事实、 降低证明标准、 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的事案解明义务;刑事领域中的完全排除真伪不明、 增加裁判的道德可接受性、 替代办法克服案件事实克服真伪不明予以论述.笔者认为证明妨碍、 通过法律规范、 通过证明责任克服真伪不明予以作为民事、 刑事领域中都具有的克服真伪不明的解决方案;并对刑事诉讼基于无罪推定原则而引申出有利被告原则和疑罪从无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刑事证明责任与民事证明责任的截然不同的结果:真伪不明时控方败诉而不是辩方败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